按照司馬毋懌所說,這支軍隊是皇帝要掌握的。
可是他章邯才打算,要親自同陛下說這件事。因為他打算由他來掌管這支軍隊,這支刑徒大軍在他手裡,將會讓他在朝中的地位直逼蒙恬、李信。
有名無實,若是讓旁人抓到什麼把柄,用不著皇帝動手,來個嘴碎的大夫你就萬劫不復了。
沒有實際權力,空有名號,就像是花朵一樣,不結果,到最後風一吹就散了。
章邯率先作揖:
“啟稟陛下,臣以為內史所舉第三個法子,最是可行。末將身為護軍都尉,從前為內史,負責主持督建皇陵,手下掌管七十萬刑徒,這些刑徒對我最是熟悉。而驪山刑徒削減人數,也是末將一人親自督察放歸年老不適宜繼續修建皇陵的人。”
“還請陛下首肯,讓末將來監管這支軍隊。”
蒙恬見著,這章邯對這二十萬刑徒簡直是求知若渴。
他這個護軍都尉,本身就讓蒙恬很意外。蒙恬昔日料定,日後這護軍都尉的職位,應該是趙佗的。
先帝對趙佗有知遇之恩,給他那麼重的權力,而他這些年來始終忠於職守,荊楚之地所以安穩。
只是臨了冒出來一個章邯,蒙恬始料未及。二世難道不清楚嗎,章邯過去和馮氏李氏非常親近。
如今做了護軍都尉,卻見他也並不能服眾,反而像是二世同眾將士開了一個玩笑。
二世藉著看眾將士對章邯的反應,看列將之中誰是忠於他的人。無論看的明白,看不明白這層意思,大部分人都已經上當了。
二世不緊不慢的道: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這樣的大事,朕少必須要召朝中眾臣商議。軍隊籌備之事,關乎國本,越是調配這樣的小事,越是要訂好才能方便執行。司馬毋懌,朕著你將你今日所述,親自寫奏章,朕到時候要讓群臣都看看。”
“至於驪山刑徒,章邯,朕以為倒也不急在這一時,等陵墓快要完工時再說吧。如今你為護軍都尉,重要是監管天下諸將。”
章邯聽了,不免失落。按道理,他是驪山刑徒改組軍隊的最佳人選。
二世有意壓下驪山刑徒的事,反而讓章邯心中對二世存了其他的心思。習慣執掌大權,呼和眾多人的章邯,對這護軍都尉的職位,感到非常不適應。
只是蒙恬卻公然又道:
“可陛下,如今咸陽城周邊並無調配的軍隊,若是事情緊急,陛下又該從哪裡調軍呢。”
蒙恬從來沒想過,二世會做的這麼絕,十萬人說趕走就趕走,沒有留一點餘地。蒙恬擔心二世未來的命運,所以必須敦促他儘快抽調大軍回來,以鎮壓四方。
蒙恬三番四次催促,二世自然感出蒙恬的擔憂,他思忖再三,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朕決定,任李信為太尉,由他來負責軍事,調其三萬精騎留駐咸陽城。”
李信不知道怎麼的,當他聽到這個變動,一時間內心竟然沒有起波瀾。李信做太尉,確實是實至名歸。
“另外,朕要讓大柱國愛子蒙忠為司馬欣的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