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一直牢記自己的身份。扶蘇不僅僅是君父長子,更是秦國長公子。”
“若有人因為一己之私利,殘害同門,此類事情,天下多有。扶蘇不以之為怪,可以任之。”
“可今有人因為一己之私利,要於秦不利,扶蘇視此人為大敵。”
聽到這句於秦不利,嬴政雙眸立刻犀利無比。
“於秦不利?”
嬴政知道扶蘇說的人,就是李斯,李斯如何會對秦不利。
“李斯一向竭力侍奉寡人,何來於秦不利。”
嬴政聲音低沉,聽話中語氣,顯然是對此事表示極大的懷疑。
扶蘇反問:
“難道君父以為,李廷尉是為了秦國基業所以才力主分封嗎?”
一個肯定的答案本要被嬴政脫口而出,但是嬴政遲疑了片刻。
嬴政沉默了。
答案不言而喻。
常言道,知臣者,莫過於君。
李斯過去行事種種,接連浮現在嬴政腦海之中。
殘害同門,朝堂之上,比這還要骯髒的事情,也發生過不少。
但是李斯所害之人,不是別人,是韓非。
只是,時隔多年,若不是扶蘇將這件事當著他的面直接扯出來,嬴政幾乎就要把這樁陳年舊案給忘掉。
事實上,嬴政當初也不是一見李斯就覺如故,對他加以重用。
起初,李斯是呂不韋手下的門客。呂不韋失勢,李斯就選擇了投靠他。
此等背主求榮之人,嬴政當時說不上喜歡,但還是把他留了下來,正是因為他的諫逐客書。
若不是那篇《諫逐客書》,李斯當時就已經作為呂不韋的門生被驅逐走了,絕對不可能被留下來。今日,這廷尉的位子,也不是李斯來坐。
諫逐客書讓嬴政留下了李斯,但是嬴政當時並沒有立即就重用李斯。
嬴政一直喜愛的,就只有一個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