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之光照射了進了,這睏意也襲上來了。
嬴政情不自禁微微向後一躺,他有些累了。
嬴政皺著眉,看向窗外。
焚書,不是什麼大事;至於禁止私學,也確實該為之。
李斯所計議,深合寡人之心。
嬴政站了起來,走了走,算是活動了一下身體。
為庶民提供教化?
嬴政覺得非常沒必要。
倒是,扶蘇這始終堅持懷柔的主張,可是讓嬴政非常之不滿意,但是又非常之欣賞。
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最關鍵的無非兩樣,一是有獨斷大事之決,二就是辨賢識才之能。
顯然,這兩樣,扶蘇已經具備了一樣。
但是嬴政不免想到,未來扶蘇繼位,他會遇到的種種問題。
扶蘇的很多主張,都與大秦的法治主張相悖。
法,貴在一。
不焚書,難不成,要由著那些士人手裡捧著詩書,而後肆無忌憚的妄議朕嗎?
統治民眾,關鍵是要靠嚴刑峻法和軍隊鎮壓。
用文教來教化百姓,想必又是那個蕭何和張蒼的意思。
扶蘇識人不清。
殿中靜悄悄了半響,嬴政這才繼續又問。
“李斯之議,如何成了禍國殃民之策?”
這是嬴政對扶蘇的最後通牒。
不管他說不說來個所以然,這焚書的事情就這樣定了。
而且設立鄉學,推行大一統思想教育的事情,也就要泡湯。
嬴政,扶蘇如何不明白。
他如果不固執,就不可能完成這天下大一統,奠定華夏初次統一的格局。
但是也是他太固執了,所以大秦帝國並沒有完成好戰時到和平時代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