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的天空> 第八十六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六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2 / 4)

大宋單方面撕毀了開寶七年的“宋遼和約”,捅了契丹的馬蜂窩,為鞏固伐遼成果,阻止遼軍南下,詔令定武節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屯兵關南(指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三關以南的大片區域,今河北白洋淀以東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都鈐轄劉廷翰屯兵鎮州。

七月二十八日,大軍回到京師,伐遼之戰,以大敗收場。

◆秋後算賬

回到開封,趙光義數日沒有上朝,這次的箭傷差點要了他的老命,他要好好休養幾日。同時,他也在徹查,到底是誰能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於揹著他,擁立新君。

這一查不要緊,擁立新君的全都是石守信這樣一些開國老臣,即使這樣,趙光義覺得自己也不能坐視不理,必須殺雞駭猴,以儆效尤。

八,將河南尹、西京(洛陽)留守兼中書令石守信,以從徵燕京失利為由,給他定了個“督前軍失律”的罪,貶為崇信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彰信軍節度使劉遇,以“坐所部失律”的罪名,貶為宿州觀察使;巡檢使史珪,以“所領軍隊徘徊觀望”的罪名,貶為定武行軍司馬。史珪就是和石漢卿共同誣陷,害死大宋名將、殿前都虞侯張瓊的那位。

打了勝仗就該賞,就算打了敗仗,也得象徵性地給軍人家屬發放撫卹金,這是歷朝歷代延續下來的慣例。一文錢都不捨得出,哪裡還會有人肯為朝廷賣命。

回到京師,由於北伐幽燕失利,趙光義好久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將士論功行賞。由。 無錯更新@

於趙德昭的身份特殊,有人就慫恿趙德昭,抽空的時候幫忙問問,看看皇上什麼時候開始論功行賞,畢竟,罰的都罰了,該賞的也要賞,有些人還在等著領到賞銀,拿回家蓋房子娶媳婦呢。再不發賞銀,將士們已經開始罵娘了!

趙德昭出於對將士們的愛護,也為了安撫眾將,硬著頭皮進宮去找叔叔趙光義,向他奏報將士們徵太原的賞賜事宜。

趙光義還在生趙德昭的氣,謀立這件事,說明趙德昭在軍中人氣很旺,趙光義鬱悶了很久。現在趙德昭竟然出頭給將士們討要封賞,認定他此舉又是在收買人心,趙光義立即發飆,怒斥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不要問了,等你小子當上皇帝后,再賞賜他們也不晚。一句話,把趙德昭給懟回去了。

趙德昭沒想到皇上還生著這麼大的氣,親叔叔也不行啊!這一幕,好像是在哪兒見過,或者經歷過,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趙德昭大駭,灰溜溜地離開上書房,樹上,兩隻花喜鵲嘰嘰喳喳地吵鬧著,似乎是在嘲笑他的愚蠢之舉。

可憐的孩子,還是政治經驗太低,這個時候躲都來不及,偏偏又要去捅皇上這馬蜂窩,往他的傷口上撒鹽。可以說,誰都可以去提去說請賞的事,偏偏你趙德昭不行,你難道忘了謀立之事了嗎?我們這位心懷天下,慈悲眾生的賢王趙德昭,偏偏又是躺著中槍了。

◆逼死趙德昭

趙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打小就是一個“喜慍不形於色”的人,太祖也一直將希望完全寄託在他身上,著力培養。

乾德二年(964)出閣,皇子自幼養育在宮廷之中,成年後從宮中遷出自立府邸,皇帝老爹再給他一份政府公務員的工作,稱之為出閣。按照慣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使”,趙匡胤為了更好地歷練德昭,沒有讓他過早地封王,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讓他多增長一些政治閱歷,漸漸進封為王。.

趙德昭也沒有辜負老爹的厚望,積極上進,從貴州防禦使,沒幾年,就被授任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至宰相。

可惜的是,由於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趙德昭始終沒有被封王。趙光義即位後,改封趙德昭“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侍中”,大宋的永興軍路在陝西西安,慶曆二年(1042),朝廷設定京兆府(治所在今陝西西安),此處的京兆尹不是都城開封市市長,等於說京兆尹就是個虛職,估計趙德昭也高興不起來。後又封他為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詔令趙德昭和齊王趙廷美在朝會時,班位列在宰相之上,以示尊榮。

早在太祖趙匡胤乾德二年(964),十四歲的皇子趙德昭就已經納檢校太傅、保信軍節度使,人稱“陳佛子”的陳思讓之女陳氏為妻。

太平興國三年(978)二月,趙光義又將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許配給趙德昭為妻,同時冊封王氏為韓國夫人。這年冬天郊祀時,趙光義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外人看起來,這叔叔對自己的大侄子還不錯,又是給娶媳婦又是封王的,相當的照顧。

卻說趙德昭由於政治經驗不足,兩次都是躺著無辜中槍,上一次是擁立,這一次是請賞,他氣鼓鼓地回到家中,心裡面像是打翻瓶,惶恐至極,老叔這是還在懷疑自己要搶他的寶座當皇帝啊!

趙德昭這人心思重,不善言語,也不願意與人多話,人不能總想著自己的不是,或者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否則,再進一步就是萬丈深淵,那些尋思著跳樓跳崖的,還是心結沒有開啟。

既然皇上懷疑自己要搶他的皇位,自己多說無益,最好的辯白就是死,死了,皇上對自己的疑慮將不攻自破。

這世上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絕對不是死了認慫,既然死的決心都有,那為什麼就沒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