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主之子,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趙光義總想幹點什麼,以此來樹立威望,收穫人心,鞏固帝位。
正在想著這事,三司副使賈琰請求見駕,趙光義立即招手,告知王承恩,“有請!”
◆取吾刀鞘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冬的開封,寒風凜冽,街上積雪很厚,走在街上,行人紛紛緊縮著脖子,或是用圍巾袍子將頭手露出的部分裹得嚴嚴實實的。
這天,街頭酒肆,有一乞丐,跪在雪地裡一天也沒討到東西,甚是氣憤,乃至於絕望。倚靠在一家高門大戶家的門口,禁不住怨天尤人,破口大罵,引得路人紛紛圍觀。從古至今,這世上唯一不缺的就是吃瓜群眾。
主人出來,向他賠禮道歉,同時吩咐人給他拿來吃的,兩個冰冷的剩饃饃。乞丐不甘心,仍舊叫罵連天,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兩個饃饃沒有二兩重,只能保障今天餓不死,吃不飽穿不暖,明天日子更難過。
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人在沒落和走投無路的時候,難免會抱怨老天不公,有道是:“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捨半分文;今生無病為何因,前世施藥救病人;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人。”有舍有得,你從不捨得佈施,今生何來的財富。
正在鬧得沸沸揚揚,僵持不下之際,人群中突然竄出一黑衣人,此人身形瘦小,身手相當的矯捷,但見他拔出刀來,二話沒說,照著乞丐就是一刀,還在罵罵咧咧的乞丐,痛苦地彎下身去,倒在地上,血染當場,氣絕身亡。
黑衣人扔掉刀,撒腿就跑,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紛紛指責房主,不給乞丐吃的也就罷了,不應該再安排殺手把人殺了,房主百口莫辯。
衙役們趕到的時候,只見地上一把帶血的鋼刀,想抓兇手,到哪裡去找,只能將房主帶走問話。第二天兵馬司(相當於首都公安局及城管局)將此事奏知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大怒,“朗朗乾坤,竟敢在天子腳下,白晝殺人,還有王法嗎!”詔兵馬司,限令三天之內抓到兇手,儘快結案,穩定京城治安。
新皇登基第二天,京城就出現了殺人案,老百姓人心惶惶兵馬司根據見證人的描述,畫影圖形,挖地三尺,到處搜查,兩天過去了,沒有任何線索。
抓不到人,只能對房主用刑,又是打板子,又是灌辣椒水。屁股都被打成了八瓣,房主受刑不過,只得招認,說是自己氣憤不過,派人殺了乞丐兵馬司定案,是房主。
買兇殺了乞丐。
聽兵馬司的奏報,趙光義道:“卿能如此用心,三天內如期結案,很好,是否還要再複查一下,不要冤枉了好人,更不要跑掉壞人。”
又過了幾日兵馬司回奏:“經過嚴密查訪,確認是房主買兇殺的人無疑。”
趙光義點頭,“那就把供詞和那把案犯的刀拿來,給朕一觀。”
趙光義吩咐王繼恩道:“將朕的刀鞘拿來!”很快,王繼恩將刀鞘呈上,趙光義取刀在手,將刀入鞘,嚴絲合縫,顯然是原刀原鞘,如假包換。
趙光義拍著桌子大怒道:“爾等如此辦案,如此敷衍了事,能不妄殺好人嗎!如果我大宋官員都像爾等做事,我大宋將成何體統!”
宰相薛居正一看勢頭不對,立即跪倒:“皇上聖明,臣等知罪。”文武百官也一起跪倒,“臣等知罪”。 @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三把刀。這是趙光義登基以來的第一刀。此事被記載在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裡。
拿一個乞丐開刀,這真正的案犯是誰,你品,你細品,文武百官也都犯糊塗了。這乞丐也算是為國捐軀了,起碼也是大宋第一烈士。
整頓完社會治安和吏治這些國事,接著就是要整頓官員的家事,大宋二世天子趙光義屬於那種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主子。
◆辣手摧花
大臣王賓,許州(今河南許昌)許田人,善騎射,十幾歲時就跟隨宣祖趙弘殷(趙光義的父親),出生入死,南征北戰。
王賓為人忠厚老實,辦事謹慎,太祖趙匡胤時官拜署府中右職,趙光義即位,升為東頭供奉官,被派到亳州去做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