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召其弟晉王趙光義入宮飲灑,子夜過後,趙匡胤忽然駕崩。第二天凌晨,趙光義著黃袍再次回到太祖寢宮,確立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二十一日,趙光義正式即位,改名趙炅,是為宋太宗。
即位之時,似乎急於為自己正名,趙光義同時改年號為“太平興國”。按照慣例,新君即位要到次年才改用新年號,趙光義比誰都猴急,他已經顧不得這些了。
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更名趙光義,現在他即位了,又改名趙炅。看來他當這個皇帝還真有點“囧”,得位不正是趙光義一生最大的痛點,無論你如何洗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
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裡說:趙匡胤做了皇帝,有兩樣東西一直帶在身邊,一個是比拳頭大的和田玉玉斧,一個是雙節棍。因此有人懷疑趙光義為了皇位用武力殺了趙匡胤,這種說法基本不靠譜,趙光義的武功在他兄長面前根本走不過三個回合,他這麼有心機的一個人,不可能以身犯險,更多的人是懷疑趙匡胤是中毒身亡的。
按照宋皇后的意思,她是想扶持四皇子趙德芳繼位的。太監王繼恩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給晉王趙光義通風報信,讓晉王入宮繼位主政,大宋江山的第二任皇帝,就這樣被一個太監輕易地給左右了。
為了做皇上,趙光義連龍袍都備好了,膽敢穿著龍袍進宮,只能說明,沒有趙匡胤的大宋,他趙光義就是真正的老大,皇宮禁軍早已被他搞定,已經是自己的人了。
趙匡胤一生經營的是一統天下,趙光義一生經營的是一統趙匡胤的天下,一個經營的是事,一個經營的是人。南北割據政權人口數量,軍隊人數、大將幾位、國力虛實,趙匡胤都瞭如指掌,趙光義從不參與征伐,這些他都一問三不知;朝中大臣家的大門朝哪開,家中幾口人,甚至叫什麼名字,家庭狀況如何,趙匡胤不知道,趙光義門清。
趙光義登基,按照陳橋兵變的規矩,有一樣學一樣,太祖朝的舊臣原封不動的錄用,該幹嘛還幹嘛,官升三級做不到,總歸是要升的。
宰相薛居正加左僕射;次相沈義倫加右僕射,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改名沈倫;參知政事盧多遜升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樞密使曹彬加同平章事;樞密副使楚昭輔升為樞密使。
新皇登基,先來一波福利,紅包獎勵肯定是有的。趙光義許諾各位大小官員,幹得好,其他的福利以後慢慢給。
接著就是大封功臣,將自己身邊鞍前馬後忙得團團轉的一幫小弟,先封個遍。首先要封的就是自己手下的四大金剛:賈琰、程羽、陳從信、程德玄。
第一個要封的就是開封府押衙醫官程德玄,人家可是立有大功的,封程德玄為翰林使,賜住宅一套。
封開封府推官賈琰為左正議大夫、樞密直學士,賜住宅一套,不久,又提為三司副使,三司設定副使,從賈琰開始。
封開封府判官程羽為給事中,後改為文明殿學士,不久升任兵部侍郎,賜住宅一套。
封右知客押衙陳從信為東上閣門使,充樞密都承旨。陳從信為人恭謹強力,心計精敏,一直是晉王趙光義的管家兼財務部總經理,晉王府和開封府事無大小,趙光義都委託陳從信,是趙光義最信任的人之一。
封四弟趙廷美為中書令、開封府尹,冊封齊王。
趙光義登基,攻打北漢的六萬宋軍還在前線浴血奮戰,奮勇拼殺。收到朝廷八百里加急,新皇登基的詔令,得知太祖駕崩,趙家老三晉王趙光義即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為什麼不是太祖的次子趙德昭?四皇子趙德芳呢?三軍再無鬥志。
是跟著趙光義繼續當兵姓“宋”,還是跟著潘美造反,另立新君,或者改朝換代,所有的人把目光都聚集在潘美的臉上。
潘美當即寫了奏。
折,給傳詔的使者,奏請新皇趙光義,為保三軍穩定,徵北大軍請求班師回朝。&n
收到潘美的摺子,趙光義蒙圈了。他可以搞定在開封的禁軍統帥,唯獨搞不定跟隨太祖出生入死的潘美、曹彬、高懷德、党進、郭進等大將。
左正議大夫賈琰建議道:“陛下勿須驚慌,臣以為這些悍將,聚起來是一隻虎,分開了就是一條蟲,只需要將他們分開控制就好。”
趙光義點頭:“這樣好!分開了,朕就不怕了!”於是,立即下令,詔潘美進京,加封宣徽南院使。讓一個帶兵的主帥,卸去兵權,前去管理朝廷祭祀、郊祀、朝會、宴享供帳之儀及一切內外供奉。你來,就說明你聽命和臣服新皇;你不來,說明你有反心,那麼你在京城的一家老小可就不保了。
任命党進為忠武軍節度使,直接到許州(今河南許昌)任上,就不用回京了。
任命郭進為雲州觀察使,判邢州(今河北邢臺),仍舊兼任西山巡檢,直接帶兵去邢州駐防,不用回京。
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潘美進京赴任。至此,徵漢大軍有驚無險地陸續回到開封軍營駐地,一切相安無事,那些指望潘美振臂一呼的兵將,也只得規規矩矩地回去當差。趙光義一顆懸著的心總算可以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