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老儒,不測其旨。」杜鎬不能推測真宗是幾個意思,便含糊其辭,隨意應付道:「這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
杜鎬是個老儒,說話有分量,真宗聽杜萬卷這麼說,心中更是充滿了底氣。
打這之後,真宗和王欽若便開始在一起籌劃封禪這件「大功業」。雖然貴為天子,說一不二,但是真宗心裡明白,要想封禪順利進行,必須先擺平一個人,那就是宰相王旦。
◆賄賂宰相
王欽若因「天性邪險,善附會」,深得真宗寵信。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王欽若的身邊,當然也圍繞著一批鬼頭鬼腦的女幹邪之輩,比如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之流。
此五人,身居宰輔高位,搬弄是非,中傷同僚,使同僚懼怕,「女幹邪險偽,誠如聖諭」,為人所不齒,在當時被稱為「五鬼」,王欽若被稱為「五鬼」之首。
當老鬼王欽若把真宗想要封禪的意思說給他們聽,這***佞鬼徒,頓時炸開了鍋,開始日夜謀劃,極力促成此事。
景德四年(1007)年11月,殿中侍御史鄭湘,上書真宗,請求皇帝封禪泰山。
真宗心裡面就是再想去封禪,也要有大臣們的支援才行,民主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皇帝也不能搞一言堂,民主不民主,樣子還是要裝裝的。
寇凖罷相後,補位宰相的是王旦。王旦雖說沒有寇凖的勇氣和魄力,施政手段也十分溫和,不敢「稍奪君權」,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王旦還是拿捏得住的。
王旦道:「封禪禮,曠廢已久,若非聖朝承平,豈能振舉?」
跟當初設想的一樣,封禪這事,王旦果然反對。
真宗聽後不語,過了片刻,蹦出幾個字,道:「朕之不德,安能輕議。」不能輕議,那就從長計議吧。
下朝後,王欽若立即去了王旦府,向他挑明真相:「封禪這事,出於聖意,你王大人身為宰相,應該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王欽若的一席話,王旦消化了半晌,最終點頭答應不再反對封禪。王欽若回報真宗,真宗大喜,第二天就召宰相王旦進宮飲宴。
當晚,君臣二人相談甚歡,宴畢,真宗命人端出一把黃金壺出來,賜予王旦。
真宗道:「此酒極佳,你回去之後與妻子家人共同享用吧。」
王旦謝恩,回到家中,開啟一看,頓時傻眼了,這哪是什麼美酒,分明是一壺的黃金珠寶。
史載:「(帝)遂召旦飲,歡甚,賜以尊酒,曰:「此酒極佳,歸與妻孥共之。」既歸發之,皆珠也。由是凡天書、封禪等事,旦不復異議。」
皇帝對自己都這樣了,王旦收也不是,不收就是死罪,甚是尷尬。
皇上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王旦他心知肚明,這一壺珠寶就是皇上給的封口費。之後凡是天書、封禪等事,他王旦只能裝糊塗,無論如何不能再有異議了。
老鬼王欽若或許想不到,他的一句阿諛奉承,能把個鹹平盛世攪動得怨聲四起、烽火重揚,天下動盪。
◆有字天書
白天的事兒還沒忙完,夜就深了,夢也開始上場了。
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的一天夜晚,真宗批奏摺批得頭昏,剛睡下,突然發現整個房間都亮了起來,就見一位星冠絳袍的神人從天而降,對真宗說道:「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洩天機!」真宗正要回話,神人突然間就消失不見,真宗驚起,立即用筆將此事記錄下來。
第二天上朝,真宗將夢見老神仙要降天書給他的事情,告知眾臣。這是大大的好事,群臣紛紛出列表示祝賀。
為了迎接天書的到來,真宗下令,從十二月一日起,開始蔬食齋戒,在朝元殿設下道場,日日焚香,恭候天書的降臨。
整整一個月的恭候等待。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早朝。城皇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城皇司說在左承天門南的屋脊「鴟尾」上,發現黃帛布高懸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