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的天空> 第九十四章 封禪未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四章 封禪未遂 (3 / 5)

太宗道:“知卿有深謀遠慮,試與朕決一事。東宮所為不法,他日必為桀、紂之行,欲廢之,則宮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亂。”

寇凖道:“請某月日令東宮於某處攝行禮,其左右侍從皆令從之。陛下搜其宮中,果有不法之事,俟還而示之。廢太子,一黃門力耳!”

太宗覺得這招“調虎離山”很有道理,待趙元佐一眾人等,離開東宮,隨即下令搜尋東宮。“及東宮出,得Yin刑之器有剜眼、挑筋、摘舌等物,還而示之,東宮服罪,遂廢之。”太宗擔心的“甲兵”沒有找到,卻搜出了許多殘酷的刑具,趙元佐服罪。

早朝時,太宗下詔,廢趙元佐為庶人。陳王趙元佑以下洎宰相近臣,號泣營救,大家一同替趙元佐求情。

太宗也很傷心,一邊流淚一邊對眾臣道:“朕每讀。

書,見前代帝王子孫不遵教誨,行為不軌,未嘗不扼腕憤恨,豈知我家裡也出了這樣的事!”隨即下詔,把元佐廢為庶人,遷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安置。

離開皇宮,趙元佐坐著馬車,帶著家人和侍從,順著大路,前往均州。他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出了籠子的小鳥,從此,放浪山水,高隱林泉,天高地闊,任意翱翔。@*~~

樹欲靜而風不止,想與世無爭都不行。趙元佐這邊離開開封,那邊,宰相宋琪率領百官三次上表,請求太宗念在趙元佐有發狂之病,法外施恩,將他留在京師。

均州在開封的西南,襄陽的西北,靠近武當山。趙元佐一行信馬由韁,南轅北轍,從開封直奔東南,跨過亳州、壽州、廬州(今合肥),進入黃山地界。

元佐走到黃山,接到皇上詔書,讓他見詔立即返回京城。元佐身不由己,只得悻悻而歸。

太宗怕元佐再鬧出事來,便下詔,將他幽禁在南宮,派使者守護,不得自由行動。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眼下所發生的一切,往後全是過眼雲煙,待到他日,不過是一場笑談。也許在別人的眼中,趙元佐是塊廢鋼,但是他所追尋的親情與愛,值得他用一生去守護,至死不渝。

東宮王府官僚,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叩頭請罪,請求太宗處罰自己,未能輔佐好元佐的失職之罪。

太宗道:“我這個兒子,我教他還不改,你們怎麼能輔導了他呢?”全都不予治罪。

太宗為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將嫡長子趙元佐廢為庶人,幽禁南宮呢?這還要從雍熙元年的另一場大火說起。

◆上表***

大宋的政治、軍事和財政,分別由中書省、樞密院和三司掌管。趙普罷相後,太宗進行了一系列的官員大調整,太祖朝與太宗朝新舊官員的交替,徹底完成,由此構建了一個新的執政格局,這也標誌著大宋真正進入了太宗時代。太宗決定,從明年(984)開始,年號改為雍熙元年。

新年新氣象,如今春氣暄和,四方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太宗需要有一個大動作來烘托如今的太平盛世。

《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皇帝受王命於天,到了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帝王都要親自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據《史記•封禪書》載,封禪分“封”和“禪”兩部分;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就是在泰山之頂聚土築圓臺,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於天,向天告太平,報告帝王的政績;“禪”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積土築方壇,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對諸神的佑護之功表示答謝。

封禪大典自古就有,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明確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皆受命然後得封禪。”

秦始皇統一六國,封禪泰山以來,又有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四位帝王,舉行過封禪大典。歷代君王熱衷封禪,是有原因的。

一是為了神化帝王,表明地位是正統的,是奉天承運,代天統治群民。二是為了粉飾太平,“封禪以告太平也”,證明當時是太平盛世。三是為了歌功頌德,明目張膽地為皇帝樹碑立傳,是自我表揚。四是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夷狄,封禪時有“夷狄”首領參加,可以向他們誇示王朝的太平富裕、受天保佑,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了長壽成仙,黃帝因封禪而成“仙”,封禪泰山,意在得到仙丹,長生不老。由於有這些多好處,儘管封禪勞民傷財,歷代君王也都是樂於玩封禪的。

封禪泰山也是有條件的,不是每個皇帝都夠資格。

當年齊桓公稱霸諸侯,準備封禪泰山,管仲站出來說他不夠資格,理由。

是“皆受命然後得封禪”,就是說要天命所歸才能到泰山去封禪。

管仲道:“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

管仲告訴齊桓公,凡是能夠到泰山去封禪的,盛在祭器裡的是鬱山上的黍和北里長的禾;鋪在地上的墊席是江淮之間特產的三脊茅草;要有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上天還要降下不少於以上的祥瑞。如今鳳凰不現,麒麟不來,象徵祥瑞的嘉穀不生,農作物長得也不好,蓬蒿藜莠等雜草倒是長得蹭蹭的,鴟梟之類的兇鳥還經常在天上盤旋,這種情況下想要舉行封禪大典,怎麼會是天命所歸呢?

也就是說,帝王若想封禪泰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國家統一、太平盛世、天降祥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