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輿論引導,市上很快就順應風向,把靖邊縣做為試點,準備大規模的推廣——
李奎勇模式!
大概是“在乾旱貧瘠地區嘗試種植飼草料同時建設不同類別的養殖暖棚的迴圈發展模式”這個標題太過於複雜拗口,不知道是誰先這麼說的,傳來傳去,這種發展模式被就李奎勇冠名了。
石川村的養殖暖棚擴建到了十座,已經上交給公社管理,飼草料的問題從跟不上得到了解決,他們不用出去要飯了,而且知青們之前墊進去的錢都給退了回來。
國家不佔他們的便宜!
拿到錢的這天,系統提示音忽然響起來。
“叮”的一聲,對話方塊彈出:
【主線任務: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已完成,獎勵成長值30點!】
這麼說,寧政委要的批文下來了?
李奎勇猜得沒錯,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文藝兵也是兵,也是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過了幾天,寧政委催他上路的信就到了。
可李奎勇忙得連軸轉,根本脫不開身,他不僅要在靖邊縣一個一個挨村去傳授先進經驗,每過一段時間還得去市上做報告,接受媒體的專訪……
有了石川村做榜樣,其他村都發憤圖強,李奎勇一來,就被當成了一塊海綿——
抓住李奎勇,榨不幹不準走!
這一天,知青辦的蘇制“嘎斯69”型吉普車把李奎勇和鍾躍民接到縣裡,馬貴平正在辦公室伏在桌上寫東西。
鍾躍民親熱地叫了聲“馬叔叔”,馬貴平抬頭驚喜的說:
“哎,你們倆來啦,快坐!”
鍾躍民問:
“馬叔叔,您叫我們來,有事嗎?”
馬貴平說:
“好事,天大的好事……”
馬貴平安排倆人坐下,又忙著拿暖瓶倒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