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唐從簽到玄武門開始> 第119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9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 (2 / 3)

當然,這個前提是大唐的糧食產量能夠提高。

之前林邑使臣來覲見陛下的時候,那個林邑水稻的情況,陛下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明年開春的時候,就從關內道開始推廣新式的林邑水稻。

同時可以將林邑水稻的情況在江南道進行推廣,把這個資訊散播出去。

蘇州、杭州那些地方的商人和勳貴,自然就會想辦法去種植這種新式的水稻。”

秦協道一直都沒能簽到出一個土豆或者地瓜出來,不知道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有這個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先把林邑水稻給推廣開來了。

結合這貞觀犁的推廣,大唐的糧食產量,正常來說,明年肯定是可以漲個一兩成。

等到林邑水稻推廣開來之後,整體的糧食產量,還能再漲一個兩三成。

這麼一來,雖然不能說是解決了百姓們的溫飽問題,但是卻是已經可以大大的緩解糧食問題。

“你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除了蜂窩煤作坊,似乎也沒有那麼多作坊需要修建啊。”

李世民現在是屬於當局者迷的狀態。

對於農業社會的封建王朝,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所有百姓都安安分分的在自己地裡面幹活。

對於各種各樣的作坊,根本就沒有充分的重視。

你都不重視作坊,自然也就不清楚作坊的發展空間有多大了。

“這個其實很簡單。微臣在安排人修建城外的作坊的時候,已經讓人去試著燒一些新式的建築材料,一旦成功了,那麼朝廷完全可以依靠修路來拉動一批作坊的成立。

與此同時,衣食住行相關的許多作坊,都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到了大唐,水泥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是修路還是建房子,亦或是在邊疆修築堡壘,水泥的優勢都是無可比擬的。

最關鍵是這玩意的加工難度一點也不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