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飯。
除了是趙總招待劉福、顏同的大宴,也是他招呼劉和,讓他選一個合適的人去北上求助,求淡水資源幫助他開大工廠的飲宴。
這件事並不難搞,選一個背景清白的商人,上去求做事就行了。
而內地官方對於港島,一向是關愛有加,特別關照。
原本未來軌跡,要沒有內地的淡水支援,全港早就混成貧困地,根本發展不起來的。
更別提趙總還特地說明,可以用生產出來的各種衣食用品,去和內地換淡水了。
表面上的交換,當然不用寫的那麼清楚詳細,就普通的冬夏季衣衫、泡麵、餅乾、麵包之類就行,私下裡軍用壓縮餅乾、巧克力、士力架、特級羽絨服保暖衣,包括相關的一些製造機器裝置,心照不宣。
這年代,半島戰爭前,牛不落都經常在和內地做交易的。巴統什麼的,都是52年開始,才限制對華夏的各種管控輸入。
………………
兩天後。
羅湖華英街,當某縣高官抵達一個街邊建築後,裡面坐著的一個西裝男快速起身,笑著迎了上來,“領導,我姓許,許廣志,領導叫我老許就行,我這次來,是有要事想求助……”
伴隨許廣志的話,縣高官倒是熱情道,“許同志,不用那麼見外,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事你儘管開口……”
不要覺得這位說話太直白,即便去年沒有直接南下,可上面一直都是拿港島當自己人看的。
1902年港島大旱,全港普通市民每天被限制,只有一小時取水時間,29年又是大旱,四級限水提升到了七級,街頭公共水龍頭都不供水了,居民用水全是去水站……以萬計民眾逃回內地避沒水喝的災難。
到了未來的1962年,全港小民更是四天供一次水。
一家幾口四天才有機會去取一次水,不管是飲水喝水還是洗澡,都是這樣。
港府的缺水問題,是有史以來就是如此,內地向港島供水,更是最高層大佬親自指揮,下這個決心和行動力的。
50年代,不算這次趙學延派人來內地求水,也多的是各種商業大佬,資本家,想北上求水,架不住港府那些鬼佬覺得,若是被內地卡住水吼,不利於他們統治,所以,內地其實一直願意向港島同胞供水,是港府鬼佬們不讓。
這種背景下,即便是49年底的港人北上,開口有事求助,縣高官當你是自己人,一家人,開口就表示能幫就幫,是基操。
太常見了。
在這話下,許廣志這才欣喜道,“是這樣的,我這次是替一位趙總,想向內地尋求工業用水上的支援,趙總打算先期投資幾百萬港幣,在新界一帶開設各種現代化製衣服裝、泡麵、餅乾、麵包等等流水線工廠。”
“但領導您也知道,港島別說工業用水,居民飲用水都經常供應不起,這就來北上求水。”
“那位趙總的工廠就在新界,我們也不會讓領導白忙,可以用淡水,換取服飾、食物等物資。”
這話下,縣高官眼神一動,好奇道,“現代化流水線工廠?”
許廣志連連點頭,“對,雖然工廠還沒辦起來,但趙總已經託我帶來了一些未來打算製造的工業成品,這裡是一些夏裝、冬裝男女成衣,還有泡麵、餅乾、巧克力等等。”
說話中,示意跟他一起來的兩個青年開啟兩個大箱子。
一個箱子全是衣服,另一個就全是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