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莫名的幸福感> 卷5 四季的沉思 第三章 光之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5 四季的沉思 第三章 光之韻 (1 / 15)

光是影像的塑造者,而不是影像的傳播者。

光是人最熟悉的自然現象。人類的歷史伴隨著光而發展,在文學、藝術、科學 、宗教中到處都能找到光的存在。聖經裡上帝說要有光,而佛經也充滿了對光的描述。文學和藝術作品裡離不了光。光學也早就是科學研究的物件之一。

人類社會對光明一直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凡公平正義的事都被叫做是光明的,凡違背公平正義的事,都被叫做是黑暗的。美好和善良的事,都發生在陽光下。醜陋和惡毒的事,都發生在黑暗中。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的皇帝才會在金殿的上方掛一塊“正大光明”的匾額。一來向天下昭示皇家統治的正統性,二來提醒大臣們要光明正大,不要結黨營私,搞陰謀詭計。

最早為人們認識的是星光、月光、太陽光,最先用來照明的是火光。雖然今天人類已發明了無以數計,五光十色的光源。但陽光依然是人所不可或缺的。

世界各國的人對陽光都充滿了喜愛。美國的登月宇宙飛船,就是以希臘神話中光明之神阿波羅的名字命名。帕瓦羅蒂的一首“我的太陽”, 嘹亮高亢,熱情似火,唱遍了全世界。

人類對光明的追求,以至於有時會直接用它來為周圍的事物命名。風景秀麗的黃山有一座山峰,就叫做光明頂。每天都有無數的人來到這裡,看絢爛的日出,看茫茫的雲海。感受光與影帶來的美妙。

二峰巍聳瀑泉湍

石隱雲山霧現巒

松嶺難能棲月露

遊人有幸到天寒

在世界屋脊的西藏,有著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西藏的首府拉薩又叫做日光城。這座離天最近的城市,有著更多、更純淨的陽光。在這裡很多人最願意做的事,就是在大昭寺前的廣場上曬太陽。一面享受高原溫暖而飽含紫外線的陽光,一面看朝拜的人們在虔誠的磕長頭,心中是一種空靈的感受。

玉峰西柱

不曾有

先古人何曾共

柱在天沿

才正是

工觸山亡地慟

斷壁森森

冰刀雪刃

欲至心驚悚

風雕霜刻

竟成天下王聳

還憶公主生時

贊身親去了

如花儀鳳

錦帽貂裘

還憶到

從此紅宮千縱

釋地千尋

多西路去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