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世,陳家哥倆的婚事都很簡單,條件一般、要好也難。
這一世,儘管陳爸不想大操大辦,可還是熱鬧非凡。
藍市這邊的風俗,結婚正日子前一天叫紅棚,大概是高搭紅棚辦喜事的意思。
到了現代,不需要搭什麼紅頂禮棚,但是少不了貼喜字、掛燈籠、貼婚聯。
喜字是陳海燕一幫孩子們剪出來的,婚聯是請村裡的老先生手寫的。
大門兩側貼的是:宜室宜家萬里河山添錦繡,互助互愛風流人物數今朝。
中門:掃淨庭階迎客駕,攜來笙管接鴛輿。
洞房:鳳凰鳴矣攜手結伴侶眼角眉梢添喜色,琴瑟友之並肩話纏綿燈前月下有知音。
哎,這位老先生據說是民國時期某大學教授,一說題婚聯,提筆就寫,好有文采。
紅棚這天,孩子們玩嗨了,小康新村不時響起鞭炮聲。
下午的時候,婚慶公司開始在樓前搭臺,準備明天的儀式。
陳立春跟著媒人去下彩禮,這年代藍市這邊,彩禮一般是6666元,上萬的就算出格了。
陳媽準備的是10001元,萬里挑一的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大紅的坤包,包了三金:“金項鍊、金鐲子、金耳環”。
陳立東白天帶著人貼婚聯、粘喜字,晚上還要壓炕。
壓炕,是華夏北方一帶的婚俗,住樓後炕沒了,應該算壓床了。
紅棚這天晚上,陳媽請兒女雙全的伯母還有對門的嬸子把新房的床鋪好,邊角撒上棗、栗子,炕被和褥子裡塞上錢,用針縫上。
然後陳立東和陳立偉陪著新郎在新房裡住一晚上,還要負責把錢摳出來,裝進自己的腰包。
這就是壓炕。
儘管哥仨都是見過錢的人,可是用手一點一點摩挲,然後把褥子一角拆開,翻出藏著的紙幣,呵呵,那叫樂此不疲。
第二天早上起來,婚慶公司的給哥幾個化妝,婚車已經等在門前,8臺一水黑色奧迪,還有一輛開著後蓋的金盃,供攝像師用的。
快9點的時候,哥幾個陪陳立春去接新娘。
按老一輩的鄉俗,紅棚這天就要把新娘接到村裡,先住到村裡的其他莊戶家,第二天舉辦婚禮。
那樣安排,是因為過去交通不便。
今天辦喜事的兩家,距離不遠,交通方便,車隊氣派,就當日接、當日結。
伴郎、伴娘的人數有講究,兩邊要溝通好,組成雙數。
8臺車,去的時候陳立春的頭車裡準備上手捧花,還有一個手提包裡塞著紅包。
除了坐人外,其他車裡還裝了四彩禮:兩斤肋板肉、兩條大鯉魚、幾根大蔥、幾捆粉條。
接新娘的隊伍出發後,陳媽回到自己房子裡,在二樓一個小房間點上了香火,擺上了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