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馬高駿,甲冑鮮明。
近千騎騎兵烏泱泱排在身後,次第勒停戰馬,安靜候在原地,卻無半點嘈雜聲發出。
眼見郭子儀翻身下馬,元載、王韞秀也不敢太多託大,也相繼跳下馬來,上前向群俠抱拳回禮。
西平郡王哥舒曜首當其衝,抱拳笑道:“郭令公向來安好!經年未見,精神愈發矍鑠啦!小侄與部將久駐洛東行營之地,不得常至行轅拜見,實是失禮之至,惟盼郭令公見諒耳!”
河南尹蕭璟亦叉手行禮道:“下官河南尹蕭璟,參見汾陽郡王!不意國朝重將親至,未曾備筵恭迎,是下官疏漏也!還請郡王相責。”
吳正節吳天師卻只略略拱手,態度也算不得恭謹道:“郭將軍肯親至‘神都武林大會’,足見朝廷諸公對天下英豪的態度。想必是存了招賢納士之意,要將勇武之輩邀入行伍,以充邊防之虛罷?”
苦竹禪師、靈澈方丈、靈真禪師等眾僧尼,雖訝於吳天師直率之語,卻皆不敢多言。紛紛合掌行禮,口誦“阿彌陀佛”。
眾人相迎,一番好意,郭子儀亦是老懷甚慰。對吳天師直截了當的發問,自然不以為意,當即捋須笑道:
“諸位不必客套!吳天師所言不差,老郭一身朽骨、實難久為聖人驅馳。若能於馬革裹屍之前,多為我盛朝遴選精兵悍將,東震諸夷、南卻吐蕃、西征大食、北服回紇。則天下可定,社稷可安!吾輩子孫方可安享太平盛世,不復有兵禍之憂矣!”
宰相元載聞言,當即展顏恭維道:“郭令公識度宏遠、謀略衝深,外持戎律、內翊皇圖,實乃臺陛之良輔、社稷之元勳、國朝之重臣、蓋世之豪傑!廟堂、江湖,悉皆心懷仰慕!
今郭令公謀國之言,公而忘私、國而忘家,能聚三軍士氣,復摧邊寇野心,實為吾輩楷模!‘神都武林大會’,因武而會,憑義而聚,若能為盛朝所用,則本官亦甚欣慰!”
郭子儀聽罷,淡然一笑:“元相謬讚!末將率軍途經此地,半為訓兵,半為私心。犬子所營月漪樓、亦招徠了些遊俠武者,平日充作夥計,今亦來此向各路英雄討教。是以末將才忝顏來此,欲一觀成色。
不意半途竟與賢伉儷不期而遇,當真幸甚至哉!既是恭逢盛會,索性便向元相討個便宜,容我等兵卒在此稍駐幾日,以觀四方豪俠英姿勃發!”
月漪樓掌櫃郭曙,恰混在群俠之中。聽得爹爹提及他,忙擠開人群,上前拜道:“小侄見過元相、夫人!並祝爹爹福壽康寧!郭曙攜眾來此,非為與群俠爭雄,只為一睹那‘如水劍’神采罷了!”
元載聽完父子二人之言,登時心中一沉,面上堆積的笑容,登時也淡去了幾分:“郭令公肯親至,‘神都武林大會’自是武風大振。只盼朔方軍諸將能約束好兵卒,莫與四方豪傑起衝突才好。
只是為免靡費過甚,觀戰長軒下、只設了十三席座位,供各宗門教派翹楚來坐。憑公之尊、以本官之意,自當居於首座;本官並西平郡王一文一武,當各居左右。
說不得,只好請河南尹蕭大人、或是列坐席位的某位英俠,讓出一席之位來。好請郭令公與諸位同觀盛會,以鑑識國之棟材!”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元相如此深謀遠慮,蕭某豈可不識大體?情願將席位騰出,不叫諸位英俠為難……”
蕭璟自然清楚,元載之言,實為捧殺,目的便是要將郭子儀朔方軍與群俠對立起來。而長軒下十三席位,除了公門三席,哪個又不是一拳一腳、真刀真槍奪來?豈肯輕易讓人?
元載此舉,不但要令郭子儀難堪,更是欲叫這些威風凜凜的朔方軍、與向來不受拘束的江湖遊俠發生口角摩擦。一旦大打出手,必會迫使各宗門教派攜手抱團、共抗兵卒,到時有所死傷,也是在所難免。
而朔方軍只要犯了眾怒,必會如落入泥潭沼澤中一樣,愈陷愈深,難以自拔。縱不至於全軍覆沒,亦會折損慘重。如此,不僅可助元載除去一些眼中釘肉中刺、馴服桀驁之輩;更可發動御史、趁機在聖人面前劾奏其過失,汙衊郭子儀“居功驕狂、為老不尊、未經聖允、妄動干戈”。
屆時郭子儀至少也罷職去官、晚節不保的下場,而他元載想要在朝中跋扈行事,便又少了一道阻力。
果然,蕭璟話音未落,元載便是一記冷眼、無遮無攔向他瞪來。於是湧到嘴邊的後半截話,便卡在了喉嚨裡,再也不敢說出。
郭曙見狀,眼珠一轉,當即也叉手笑道:“元相勿憂!小侄本就是乘興而來,又是家父欲觀群雄競逐盛況,這一席之位、便由小侄讓出。只是須得各門領首多擔待些,挪一挪位置。”
此言一出,卻是群俠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