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570章 鐵骨小黎,噶羊少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0章 鐵骨小黎,噶羊少女 (1 / 3)

一言既出,群俠側目。

不但相識的、不相識的俠士們,向他投來不善目光。便是道門中人,亦是面色複雜,既驚且詫。

楊朝夕顯然未意識到這點,他一個冒頭之舉、竟與先前的景雲觀觀主施孝仁不謀而同。惹得一眾俠士眼色陰沉不說,便是許多道友、也對他嗤之以鼻。

他心裡只明確記得,不久前師父曾與他說的一句話:“少年當如劍,剛直不阿,鋒芒畢露。刃開雙面,形如圭臬,既懷君子之德,更行俠士之義。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解人之困,不矜其能。未必有功於社稷,卻存正義於閭間。”

此言淺顯,亦頗對他脾胃。是以才刻意標新立異,去出那無謂的風頭,好叫四方俠士皆記住他衝靈子的名號。如今來看,此舉果然奏效。

在眾俠士注目下,楊朝夕安之若素,劈手摘出一杆羽箭,拿在手中一瞧,卻是丹砂塗寫的“伍貳”二字。當即向旁側負責記錄的知客僧一晃,見其點頭,才攜箭而回。

其餘俠士見狀,自是依次上前掣籤取箭,由知客僧逐一記錄後,各自返回。

手執齊眉棍的香山寺武僧,此時並未撤去,而是橫棍胸前,連成一線,將這些或單槍匹馬、或選推而出的百餘眾俠士們“圈禁”在一處。

待掣籤定序完畢,幾個知客僧便帶引著百餘眾俠士、來到轅門前專門闢開的一方空地上,請眾俠士稍歇。

空地上早放好了百多個蒲團,一人一個,尚有盈餘,顯然是供俠士們盤坐等候之用。另有知客僧挑來熬好的綠豆湯,與捧著木托盤、粗瓷碗的知客僧配合,向俠士們供給湯水。一時好評如潮。

此時赤日當空,天光灼灼,好似碩大無比的炭盆,一刻不停地炙烤著山水與眾人。

香山寺監院靈真禪師,已領著兩隊武僧、兩隊英武軍衛卒,在轅門下襬開八字陣來。靈真禪師左手託著紫金缽,右手忽然屈指一彈,發出一道悅耳悠長的聲響:“錚嗡~~~~”

待眾俠士被這聲音吸引,紛紛循聲望來時,靈真禪師才朗聲叫道:“善哉!善哉!請掣得號序為‘壹’的兩位俠士登臺,比拼武藝,一較高下!”

聲音落定,眾俠士間忽地站起兩位女子。

北面女子蛾眉淡掃,杏核雙眸,一對臥蠶下瓊鼻微紅,絳唇一團似櫻桃,面靨兩點襯梨渦。頭上梳著雙丫髻,茜紗捆系,煞是美麗。然而粉頸之下,卻是熊肢馬臀,猿背蜂腰,筋肉虯節,鐵鑄銅澆,饒是羅裙繡襦遮蓋,也擋不住雄健之姿。

女子身量魁梧,竟有八尺餘高,眉清目秀間櫻唇大開,竟旁若無人嚼著一大根炙羊腿。四面俠士懾於其威勢,不論男女、皆退開數尺,更襯得她鶴立雞群。

南面女子形容婉約,細眉細目,高鼻堅挺,纖唇榴紅。削尖下巴外,是一段素白勝雪的鵝頸。腳下棕皮獸靴,包住了半截小腿。女子身形高瘦,不輸尋常男子,胸脯壯闊,令人歎為觀止。長髮攏在腦後,被一段皮繩扎作馬尾形狀,更顯出幾分清爽幹練。只是眉宇間盡是肅殺冷意,叫人不寒而慄。

這女子一身翻領胡服裝束,右手袖了一柄白如霜雪的細刃彎刀,左手握著一支羽箭。單看相貌氣質,顯是與回紇刀客同羅·阿布思同部同族。

二女齊至轅門下,將手中羽箭交予英武軍衛卒與香山寺武僧一齊驗看。

確認無誤後,靈真禪師當即照比武儀程、依次問道:“名姓?門派?用何使兵刃?須照實言說了,不可稍有隱瞞。”

北面女子笑盈盈道:“奴家曾小黎,白雲山玉皇湖野鶴宗弟子,自號‘鐵骨錚錚’,不曾習練兵刃。師父只賜了一副鎖甲鐵拳套,用以護身。”

南面女子瞧了眼那酷似鎖子甲的拳套,由拳至肘、幾乎將整個小臂都包裹起來,不由微微撇嘴。這才轉向靈真禪師,抱臂冷然道:“同羅·蕙綺絲,回紇汗國同羅部可汗帳下,擅使鶻翎彎刀、狼牙短匕。一盞茶能噶兩頭羊,‘荒漠屠夫’便是!”

旁側一個武僧上下打量了半晌,吞了口唾沫問道:“屠、屠夫……短匕何在?”

同羅·蕙綺絲白了他一眼,左腿半抬、揮手一抹,一柄明晃晃的狼牙短匕,登時落在白皙纖長的五指間,旋轉跳躍,叫人心驚。

曾小黎笑靨如花的臉上,也現出幾分鄭重。孫子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眼前這女子雖清麗絕俗,頗有動人之姿,但狼牙短刃藏於靴間,顯是要用來出奇制勝。長刀短刃,奇正相合,端地是無比高明的攻殺之法。若非這些和尚、兵卒,定要各人挑明手段,只怕許多好手都要遭了暗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