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569章 什伍之法,掣籤定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69章 什伍之法,掣籤定序 (1 / 2)

群俠寂寂,呼吸可聞。

兩山一水間,只有不識趣的鳥鳴聲,偶爾在寂靜中盪出漣漪。

元載見群俠如此,心中自是得意,面上依舊風輕雲淡,接續道:“方才吾觀今日登名錄簿之俠士,計宗門教派六十餘家,凡門人、弟子、教眾共九百七十三人。若逐人兩兩相決,不但曠日持久,而且所耗彌繁,亦非諸門諸派心之所願!

故假借‘什伍之法’,請諸門諸派自行遴選決斷:凡登名錄簿的宗門教派、參會俠士不滿五人者,可選推一人登臺比武;滿五人、不足十人者,可選推兩人登臺比武;滿十人、不足十五人者,可選推三人登臺,以此類推。

選推諸人、須遵掣籤之法,以定登臺次序。比武不設時限,但須兩兩對決,拳腳、諸兵、暗器概不禁絕。待一方出言認輸、或落於四方臺外,即為落敗。勝負既分,勝方不得再出手加害;敗方亦須願賭服輸,不可復登臺糾纏。

各門派領首之人,如方丈、堪布、監院、郎將、校尉,以及各觀、門、宗、堂、谷之共主,不在選推之列。可於本門派推選之人悉數落敗後,再行掣籤定序、登臺出手。不得挾怨衝臺,墮了門派風範。

登臺比武,只為勝負,不決生死,望諸位俠士悉知。然刀劍無眼,縱有死傷、亦在所難免,諸門諸派切不可因此聚眾相毆,滋擾大會。不然,釋門諸僧必將滋事門派驅離會場,以儆效尤,以正視聽!”

元載說罷,群俠議論聲便如潮湧鼎沸一般、譁然而起。

小門小派之輩、乃至遊俠散人,此前便多有憂慮,擔心高門大宗憑著人多勢眾的車輪戰法,將他們氣力耗盡,最後不得不拱手服輸。此時欣聞“什伍之法”,自是拍手稱快。

而似釋門、道門、祆教、點蒼派等人數眾的門派,或是面色複雜,或是愁眉鎖眼。各家皆不乏武技卓越之輩,究竟孰戰孰留,卻是吵得不可開交,一時間也難以取捨。

此外便是如“揚州八怪”之類的閒雲野鶴,慣以群戰之法取勝。得知須將他們拆分開來、與群俠兩兩對決,自是牢騷滿腹,怨氣沖天。若非顧忌那許多持棍而立、金剛怒目的武僧,幾乎便要指著元載鼻子、破口大罵……

群情難抑,眾口難防,也是人之常情。縱有不經之語,元載聽在耳中、也只是一笑置之。

待群俠議論之聲漸小,元載才將博袖一揚,暢然笑道:“吾觀眾位俠士,皆有登臺之心,想來片刻工夫、實難便下決斷。故昨日便知會河南尹蕭大人,早令洛陽左右教坊、演練了幾部舞曲,現在大校場外恭候。此時恰可召來,給諸位俠士助興!”

群俠聞言,這才眉頭微舒、連聲叫好起來。

少頃,幾輛油壁香車徐徐駛入,在轅門前停下。十二個簪花服彩的舞伎魚貫而出,踏著雲頭繡履,輕輕盈盈跑到了四方臺上。緊隨其後的,卻是攜鼓提簫、抱琴持笛的一隊樂伎,行過棧道,分作兩行,在四方臺南北兩面列好。

薰風忽過,一串笛音乍然響起,驚飛山鳥,響徹雲霄,激得眾人汗毛聳立。

隨即“嘭咚”幾聲羯鼓,似在群俠胸膛跳蕩。接著一陣清脆的拍板,伴著碎珠濺玉般的琵琶聲,由徐轉急,聲調漸高。然後排簫、洞簫、篳篥、骨笛四管齊發,彷彿群鳥喧春,盡是生機勃勃之意。最後琴箏和鳴,如泉似澗、叮叮淙淙,在眾人心頭潺湲流過……

群俠議論漸歇,便連爭執聲都低了幾分。喜好音律之人,已然跟著拍子、搖頭晃腦,哼吟起來。便是五音不分的漢子,也覺躁鬱頓去,水上樂聲彷彿帶著涼氣、直入心田,遍體舒泰,渾身三千六百個毛汗孔,便如三伏天喝下一碗烏梅冰飲,無不暢爽服帖。

驀地清音唱起,端的是字字珠璣,句句冰滑,聞者惜聲,聽者忘俗。

楊朝夕與幾個熟識之人熱絡幾句後,也都靜下身來,一齊循聲望去。卻見是個中年男子,一襲圓領白袍,腰束蹀躞革帶,頭上扎著烏紗軟腳幞頭,唇上頜下、蓄著烏黑細長的山羊鬚,竟是扮作了“青蓮居士”李太白的模樣。

這男子昂頭負手,側對群俠,聲調忽轉沉鬱,一字一句唱道: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男子唱罷,徐徐轉過身去,退入樂伎之中,重新拿起洞簫吹奏起來。長軒下李小蠻卻是身子微震,心中不由暗忖:洛長卿,他又來此作什麼?

這時,方才十二名舞伎才款款行至臺中,旋腰扭胯,躡足擺頭,裙襬飛動,披帛招搖,一派仙人之姿。

接著羯鼓越敲越密,笛簫聲發天際。舞伎也和著樂聲,以身為軸,雙腿蹬踏、開始飛旋起來。榴裙散開,如花初綻,如蝶翩躚。一雙雙素淨白皙的長腿,在花團蝶影中若隱若現,瞧得群俠雙目發直、口舌洞開!

便在群俠皆被樂舞吸引之時,元載已向靈真禪師使了個眼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