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543章 內外相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3章 內外相輔 (1 / 2)

石室空落,聲音微蕩。

吳天師見楊朝夕不信,身子又靠近了些、反問道:“楊小友難道不知,尉遲淵有個別號、喚作‘假道真禪’麼?”

楊朝夕登時恍然:“尉遲觀主還當真修習了釋門功法,看來道門前輩對他的評價,並無多大偏頗。難怪我上清觀師兄弟從他那學來的‘尉遲奪槊拳’,皆是剛猛一路的招式……還有那部《摩訶婆羅瑜伽》經,也盡是抻筋拔骨的外門功法。”

吳天師拈著銀鬚,頷首解頤道:“小友聰慧,常人不及!老道不過稍加點引,便被你理出這麼多頭緒來。那《摩訶婆羅瑜伽》經、正是釋門之物,而‘尉遲奪槊拳’、卻是尉遲淵族傳拳法。

太宗朝時‘尉遲奪槊拳’便十分出名,助尉遲敬德立下赫赫戰功,不但拜上柱國、鄂國公,更賜開府建牙,位列凌煙閣……同朝武將便多有人言,這‘奪槊拳’便是法自釋門‘空手奪白刃’之法……”

楊朝夕頓有所悟:“怪不得小道修習這《達摩洗髓經》,竟似水到渠成一般。原來竟是無意間,借尉遲觀主所傳拳法、功法,打好了外門根基。”

吳天師笑道:“若說‘水到渠成’,有些言過其實。但老道觀你不經意顯露的一絲罡氣,於修習釋門功法而言、確也算得登堂入室了。”

楊朝夕似想到了什麼,先是鬆了口氣、旋即喜形於色道:

“既然兩門功法並不衝突,小道便可放心照單全收啦!先前小道研讀這《達摩洗髓經》經文,還覺得須先修成《易筋經》、方可循序漸進,來修此經。

今日得道友開示,才知自己不覺中、竟將此經修成數句。既已身具外門根基,便更不必苦等那《易筋經》的機緣,照此修習下去、必能獲益良多!”

吳天師也是深以為然:“不錯!釋門功法皆由外而內、漸次修行,共有‘離塵、破障、般若、無相、金剛、涅槃、菩提、真如’八境。其中‘離塵、破障’初始兩境,皆重外門橫練功法;到得‘般若’境時,才開始修習釋門心法,是為‘禪功’。

以小友如今功法、武技精程序度來看,橫練功夫雖只觸到‘破障’境的門檻,但修出的釋門罡氣,已算是‘般若’之境。事既至此,從今往後、小友便要多修習些釋門橫練功法,好與這《達摩洗髓經》相輔相成。至於那《易筋經》,確非易得之物,當徐徐圖之。”

楊朝夕聽罷,喜憂參半:喜得是他若能堅持“佛道雙修”,未來修道之途、必不可限量。憂的是這江湖上能打破成見、且能融修兩門之人,依舊是鳳毛麟角,就當下所知所識而言,並太多無可資借鑑的正規化。他也只能自行摸索。

便在此時,他腦中靈光一閃,忽地想到前幾日在崇化寺時、偷師的那套“千佛掌”,恰是釋門中剛猛拳法的典型。

再加上從不經和尚處討教來的“般若金剛掌”、百獸拳中效法熊羆的七八式“拍山掌”……自己練得慣熟、且能與釋門罡氣匹配使用的拳法,其實已然夠用。

念頭轉過、楊朝夕也不避諱,當即躍下石榻,就黢黑石室間打起這幾套拳法來。

吳天師本欲再說,但見他如此雷厲風行,竟當場打出“釋門四絕”之一的“千佛掌”來,也是驚詫莫名。待他一套“千佛掌”打完,便知這掌法雖不夠原汁原味,但輔以內息與罡氣、卻也不落威勢。

吳天師以為他只是自我參詳,便要開口點評幾句。豈料楊朝夕身形微滯,竟又忽地躍起,雙掌彷彿銅澆鐵鑄一般、重重向斷龍石門拍出!

“嘭嘭!”

一連兩聲巨響過後,斷龍石門左右及上方縫隙中,登時撲簌簌落下許多灰土,連帶著石室地面都微微一震。那斷龍石門也不知幾尺後,硬受了楊朝夕兩掌、卻是毫髮無損。

但這兩掌之威,卻叫一旁吳天師眼放異彩、刮目相看。他雖知楊朝夕習練過外門拳法,卻不知數年不見、掌力竟已強橫如斯!

且看他幾招打完,掌勢便又是一變。再出掌時、便顯出幾分笨拙,多以揮掄抓撓為主,竟似一頭暴怒的棕熊,只攻不守,渾無章法。然而細細一琢磨,卻發現這大巧若拙的掌勢,除了硬拼、竟難以躲閃。

吳天師直愣愣看了半晌,直到他打得盡興、散拳收功時,才開口道:“楊小友!你前兩套掌法皆大有來頭,老道自然認得出。只是最後一套拳法,卻有些似曾相識之感……與我傳你那套‘倉頡拳’拳路相類,但卻更包羅永珍、繁複高明。卻不知小友從何處習得?”

楊朝夕揮袖將汗水抹去,心中卻有些遲疑:

這“百獸拳”實為柳曉暮即興所創,其中頗有妙想巧思,本該是一套值得廣為傳習的拳法。然而柳曉暮作為妖修,身份著實有些特殊,自己若口無遮攔、和盤托出,只怕會給她和自己再招來無盡的麻煩。

況且他也不能確定,吳天師對於妖修會是怎樣的態度。萬一他與妖修勢不兩立,必欲除之而後快,以他一身精湛修為、再與柳曉暮對上……不論誰傷誰亡,都不是他所想見的結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