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526章 紫玉韘,無量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6章 紫玉韘,無量環 (1 / 2)

紫玉灰啞,雲紋藏垢。

楊朝夕打眼一瞧,便知這玉韘封藏了太久,以至被灰塵和水汽磨滅了光澤。

於是也不猶豫,湊到嘴邊哈了幾口氣,便揪起袍擺、揉搓擦拭起來。數息後,他取回紫玉韘,這才仔細端詳起來:

玉韘筒狀,恰合拇指,質地半透,通體瑩潤,在燭火映照下,隱隱泛著異彩。內壁滑膩,雲紋滾邊;外壁一面雕著兇獸饕餮,另一面是道弦槽、用以扣住弓弦。饕餮巨口下,開出兩點細小的孔洞,可穿入絲線,以便系在腕上,防止失手掉落。

不論形制還是紋飾、都絕不似釋門物件,反像是漢魏時的古物。還在上清觀時,授業師傅承虛子韓奉樵便有這樣一枚,據說祖上乃是武將,代代傳了下來。於是時常拴了絲線、掛在脖頸上,惹得他們一群小道士豔羨不已。

韓奉樵還說過,玉韘乃是學名,武人多管這個叫“扳指”。套在拇指上,可防止被弓弦割傷。因而行伍間慣於習射之人,幾乎人人皆有,只不過大多是骨角竹木所制。能用得起玉韘的,至少也須是校尉、參軍等俸料優厚之人。

楊朝夕一邊把玩紫玉韘,一邊猜測這東西之前的主人,究竟是何等地身份顯赫、雄姿英發、百步穿楊。

不料方才揉搓之時,不慎又擦破了手上血痂,一道殷紅的血線滑過指腹、沾在了紫玉韘上,頓時浸入饕餮浮雕的巨口中。

楊朝夕正待擦拭,忽覺指間一顫。旋即一股熱流伴著麻癢,彷彿電光火石一般、從手中竄入腦海。

猶如福至心靈,意念當即裹起幾道內息,沿著那熱流的來路、飛快反撲了回去。旋即順著指間觸感,一股腦湧入到紫玉韘中。

“嗡——”

一道振聾發聵的鐘聲響起,震得意念幾乎潰散而出。楊朝夕雙目緊閉、全神貫注,全部意念都集中在手心這枚紫玉韘上。

意念東張西望,觸“目”所及、盡是薄薄的一層金色。金色流光溢彩,像是一隻巨大的布囊,許多微不可察的“卍”字元宛若游魚,在金光薄浪間竄來掠去。意念觸到金色,登時激起一圈圈縠紋,那些“卍”字元當即驚慌失措、四散逃開,無數拉扯之力,竟在金色“布囊”上、撕開一道渾圓的缺口。

意念穿過缺口,湧入“布囊”之中,只見其中空無一物、曠遠闊達。沒有日月星辰,更無天地四方,像是灰濛濛的一間“屋舍”。然而上不見藻井,下不見磚石,四面也無窗牖牆柱,真不曉得這處所在、究竟是作何用途?

正疑惑間,忽地意念一動,一隻手似乎垂落在身側《達摩洗髓經》上。彷彿鬼使神差,那《達摩洗髓經》竟被意念裹捲進來,懸浮在灰濛濛的“布囊”中,塊頭卻膨脹了十倍不止,好似一疊大如桌案的“貝葉經”。

楊朝夕吃了一嚇,意念飛退而回。渾身一個激靈,雙眸霍然張開,定睛瞧去,那紫玉韘依舊安靜地停在手心,不飛不動,古井無波。

而沁入浮雕的鮮血,不知何時、早已乾乾淨淨。只有指腹上,還留著半截乾涸的血漬。

再看身側,方才那一疊《達摩洗髓經》果然不翼而飛!楊朝夕隨手將紫玉韘套在右手拇指上,攬過燭臺、翻身下榻,仔細搜尋起來。然而尋了半晌,卻哪裡有經書的影子?

楊朝夕無限懊惱,又坐回榻上。燈燭照在塌陷之處,才瞧見陷落的八塊石磚,竟整整齊齊排在兩尺來深的坑底。

而那方凸起的石函下,卻連著一截銅杆。銅杆微斜,表面塗有一層石脂水,因此雖過去數載、依舊不曾鏽蝕。銅杆向下,便是巢狀複雜的機括,內含連桿、棘輪、軎轄、滾珠、軸、承、釭等物,因燭照有限,看得並不分明。

楊朝夕又將注意力轉回到手中紫玉韘上,想起方才意念感知到的奇異之景,不由心下駭然:難道那一疊《達摩洗髓經》,竟已被納入進這小小玉韘中?!

瞬間,他便想起柳曉暮時時帶在身上的那隻乾坤袋,恰有收納諸物之能,端地是妙用非凡!若這隻紫玉韘、也是可納諸物的法器,自己便不枉費這一趟曲折經歷了。

起心動念間,楊朝夕開始嘗試復刻剛剛誤打誤撞、將意念送入紫玉韘的方法——

先靜氣凝神,運轉周天,接著集中意念、引動內息,自中府、過雲門、穿俠白、下尺澤……沿著手太陰肺經的脈絡,聚在魚際、少商二穴之間,將紫玉韘重重包裹。

接著、意念凝實如針,循著那饕餮浮雕的巨口、一頭便紮了進去,果然又見到方才那隻金燦燦的巨大“布囊”。毫無阻滯地、意念驅開無序遊走的“卍”字元,又來到灰濛濛的“屋舍”,毫無意外、便見那大如桌案的一疊《達摩洗髓經》,正懸浮在“眼”前,不遠不近,不增不減。

意念“心”頭大喜,當即分出一縷,像是觸手般、將這一大疊《達摩洗髓經》捲起,只覺輕若無物。

接著意念一動,便向紫玉韘外退去。卻在無意中瞥見,那金光流轉的“布囊”上,成百上千的“卍”字元,正簇擁著四個篆字飛快掠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