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起,天光初綻,雲霞方興。
楊朝夕趺坐在客房木榻上,滿室的藥味尚未散盡,昨夜簡單處理過的外傷,均已結痂。想必用不了幾日,便可復原如初。至於打鬥時震傷的腑臟,經過一夜調息行氣,卻也好了大半,且內息充沛、精力勃發。似乎盈虧輪轉之際,三處丹田內的先天、後天二氣,竟更凝實堅勁了幾分。
楊朝夕心中便又多了一道明悟:原來修道練氣,並非要一味躲在山中、苦修冥悟,不問世事。而若將所蓄之氣、揮吐於外,先消耗,後補給,一虧一盈間,反而更能激發潛力。重新生髮出來的二氣、更加精純,於修道而言,委實大有好處。
內息若聚而不宣,便如一潭死水存在體內,遇熱方可化氣,遇寒才能凝冰。其質想要蛻變,便只能靠呼吸吐納這等水磨工夫去修,故而進益頗為緩慢。殊不知,若將內息與天地間諸氣溝通相合,時而蘊養於身,時而發散體外,才更容易順勢而應時,從而參悟到天人合一的玄奧……
學以致用,才是修行之理;內外交感,方合內丹之道!
楊朝夕意念飛轉間,雙目微睜,那一縷縷東來紫氣,早隨著一呼一吸、化進胸腹、度入周天。隨著奔湧的內息,不斷填塞在二氣之間、似乎要將二者隔開,漸成三色交纏之勢。他細細感應著三氣合流、對於道種的浸潤與沖刷,漸覺那吸納入體的紫氣,竟變得薄弱起來。
待運起內視之法、仔細觀瞧下才發現,那根苗一般的道種,竟以枝葉作手,將那些東來紫氣一塊一塊抽扯過來,纏在了根部。根鬚便如蠶蟲啃食桑葉,迅速將紫氣嚼碎吞掉,有的還暢快地抖起了“身軀”。楊朝夕從未見過如此奇景,一時間驚異連連,竟看得痴了。
直到客房木門被“吱呦”一聲推開,一道躡手躡腳的倩影,運著蓮瓣雙足、無聲行至榻前。他才將意念從“存思”之境中漸次脫出,完全睜開雙眼,展顏笑道:“覃師妹早啊!”
覃清憂結眉間、愁上玉容,似有幾分猶豫地道:“楊師兄!原本今日,我要隨唐師姊回一趟麟跡觀,好將妖物伏誅的喜訊稟告師父。可方才聽院中僕婢議論,說昨夜城中各處大肆拿人,這事不用多猜,便知是衝著祆教而來。如今我家中如何、爹爹孃親是否無恙,卻一概不知……所以,清兒想邀師兄一道回去,倘若真有什麼變故,也只有師兄能幫得上我。”
楊朝夕一想虎妖都已滅殺,如今左右無事,便點頭道:“我本也想去見一見公孫觀主,將羅柔師姊真兇伏法之事稟明,算是個交代。不過卻不急於一時,便先隨覃師妹走一遭。”
覃清這才露出幾分振奮之色:“清兒便在院中等候,楊師兄收拾好了,咱們就動身!”
楊朝夕目送她出了客房,看那嬌小卻窈窕的背影、與記憶中的女子漸漸重合,心中少有地湧出一股暖流。
顧不上發愣,他已換上了常服,又將昨日那身絳紅蓮蓬衣、月白麵巾鋪疊收起。又迅速整理了的行囊包袱,才將玄
同劍捆在腰間,一徑出了客房。與覃清會齊,拜別了方家長輩與唐師姊,快步向永泰坊行去。
晨鼓剛響過一巡,坊市中略有些熱鬧,坊市外卻還沒多少人煙。筆直空曠的街衢上,不是還能在角落裡、灰土間發現乾涸的血漬,可見昨晚未見之事,又是何等的血腥慘烈。不知有多少人命喪當場,也不知有多少祆教教徒被捉拿了回去、此刻正忍受著各種刑罰拷打。
覃清面色煞白、一語不發,心頭的不安早化作飛快的腳步。便是以輕功見長的楊朝夕,也是稍稍運起“一葦渡江”功法後,才堪堪跟上了步調。待兩人一路疾馳,鑽入永泰坊、回到覃清久違的烏頭大門前時,才勉強鬆了口氣。
看著眼前完好無損、門環沉靜的大門,以及四周乾乾淨淨的地面,覃清才定了定神,跨步上前、叩響門環道:“開門、開門!本小姐回來了!”
然而等候了約一盞茶工夫,門環已叩過三通,才有一個高鼻深目的胡姬,將烏頭門掀開一道縫隙,探頭便道:“姑娘找誰?”
覃清當即被氣笑:“我回家!你們又是誰?怎地如此面生?”
另一個胡姬這才認出了來人身份:“原來是覃姑娘和楊少俠!恕我二人眼拙。昨日黃昏天暗,渡頭遠遠一瞥,沒有看得太清楚。聖姑有令,命我等看門護院,防備有人來找麻煩。”
覃清冷笑道:“聖姑還真是嚴防死守、滴水不漏。連我覃府之人,也要攔在外面,好一招‘鳩佔鵲巢’!”
兩個胡姬這才恍然,幾句寒暄下、竟忘了叫兩人進府。忙告罪著拉開門扇,將楊朝夕、覃清讓了進來。
步入大門,一座丈許高的磚砌崇屏映入眼簾。崇屏之上,是偌大的磚青色浮雕牡丹,花盤雍容,枝葉肥碩,望去栩栩如生,幾乎要破壁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