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175章 秉燭夜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5章 秉燭夜談 (1 / 2)

一城涼夜寂寂,半輪孤月朦朧。

李長源當先躍起、身如鵬鳥振翅,飄飄然滑入坊牆內。單看身法、雖不比柳曉暮迅如鬼魅,卻有七分相似!

楊朝夕帶著疑問、緊隨其後,也進了敦化坊。二人一路疾行,很快來到一座道觀前,兩團黑乎乎的石雕麒麟,依舊安分守己地呆在那兒,凝視著萬古不變的長夜。

李長源款步上前,輕叩門環,“當!噹噹!”過得片刻,觀門徐徐開啟,開門之人,竟是暝靈子卓松燾!

“長源真人,我家觀主已經休息。他料您今夜會過來,特命弟子恭候……咦?衝靈子!”卓松燾先是按部就班、向李長源說了情況。然而眼神卻無意中瞟見了楊朝夕,不禁失聲驚呼。

楊朝夕略有些尷尬,只好俯首抱拳道:“卓師兄,今日在外偶遇師父,特跟隨來此一敘。叨擾你們了。”言語間透出的疏離和客氣,便是李長源、都忍不住回頭看了他一眼。

卓松燾無言,默默將兩人迎進觀中,將門栓好,便回房去了。

楊朝夕跟著李長源,也走進一間客房,很快掌起燈燭。燭火搖曳幾下,便在漆黑中撐起一方光明天地。

然後,他熟練地尋來烹茶之器,學著在乞兒幫時、向龍在田學會的烹茶手法,為師父烹了茶湯奉上。

忙完這些,才在師父右邊的腰凳上坐下,開口道:“師父,記得幼時,您與我講過些關於‘如水劍’的事情。當時懵懂不解,如今想來,師父怕是知道些密辛吧?”

李長源捧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未料想自己這弟子,竟也問起了“如水劍”之事。

近來洛陽城中暗流洶湧、無一不是因這“如水劍”而起,夕兒既然發問,說明他也已捲入其中。身為“始作俑者”之一的李長源,此刻終於生出一絲失控的明悟。只不過事已至此,後悔無益,唯有盡力而為、消弭因果,才是上上之策。

斟酌許久,李長源才嘆了口氣:“夕兒,‘如水劍’之事,為師不但知道其中密辛,早先許多謀劃、也是為師與公孫道兄聯手而為……”

說話間,李長源便將當年之事,細細與楊朝夕道來:

十八年前,薊州之亂爆發,公孫玄同找到李長源、共商破賊之計。二人利用“如水劍”傳聞、穿鑿附會出一篇典故,並暗暗聯絡洛陽城中詐降的道士,將這些傳聞吹到了賊首安祿山耳中。時間久了、果然三人成虎,從安祿山到叛軍主將,皆對此深信不疑。爾後,二人又偽製出“如水劍碑”,借叛軍盜掘邙山古墓之機、將如水劍碑“送”到了安祿山帳下。

自此之後,“如水劍”風聞彷彿被坐實了一般,種種離奇傳說不脛而走。直到安祿山被安慶緒所戮,那偽制的“如水劍碑”不翼而飛,此事便成了謎團。直到薊州之亂平息,江湖綠林間、才漸漸記起這樁傳聞。並在有心之人推波助瀾下,愈演愈烈。彷彿山火一般,一旦燃起,便徹底失控。成為連李長源和公孫玄同都追悔莫及的一樁錯事。

楊朝夕聽罷,愕然良久。竟沒想到,如此引得洛陽幾方勢力覬覦的“如水劍”,最初只是個子虛烏有的傳聞。聯想自己下山前、公孫觀主的一番囑託,以及交代給自己的“吉讖”和“如水劍歌”,原來是頗有深意。

或許公孫觀主一早便聽聞了洛陽城中諸多事情,猜到了有心之人的圖謀。也知道自己一進洛陽城,難免會與這些事發生關聯,所以才苦口婆心、諄諄告誡,甚至不惜將“玄同劍”相贈與他。其用心之良苦,如今方才體會到。

楊朝夕沉吟道:“師父,既然‘如水劍碑’是您與公孫觀主所刻,那首‘如水劍歌’便是您的詩作吧?”

李長源苦笑一聲,卻搖了搖頭:“卻非我所作。乃是當年一位故人隨口吟誦,被我留心記了下來……其實,若說‘如水劍’之事子虛烏有,也並不準確。關於此劍的江湖風聞,五胡亂華時便有了,只不過、從未有人見過此劍罷了。”

楊朝夕忽然想起,方才自己在望春宮大殿的橫樑上、偷聽到的一番話,知道師父所言非虛。在眾人心裡,皆希望有這樣一柄神異非凡的寶劍,能助自己劍道大進、笑傲江湖,或是助自己雄踞一方、世襲罔替……自古以來,在自信和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人們想要實現種種野望,便常常會寄託於這樣的絕世神兵。

然而畢竟是偷聽,他猶豫半晌,終究沒敢向師父坦白。畢竟方才柳曉暮為替小蠻解圍、已經現身出手,如果師父知道自己當時也在躲在橫樑上,怎會猜不到其中關聯?

這些倒還在其次,若師父得知自己已經與柳曉暮這樣一隻妖修結為道友,只怕會在一番痛心疾首後,將自己逐出門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