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狂蛇之災(中)
藍蛇:藍蛇,或稱南蛇,是中國古時傳說中的蛇類,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其尾部則有解毒功能。
《酉陽雜俎》
藍蛇,首有大毒,尾能解毒,出梧州陳家洞。南人以首合毒藥,謂之藍藥,藥人立死。取尾為臘,反解毒藥。
馬絆蛇:馬絆蛇,或稱馬絆,馬判,會攻擊且吃人,因而深受雲南、四川一帶之居民所畏懼。整體形狀似蛇,唯其頭部似鼠、似貓,頭頂有星狀斑點。體型巨大如龍,移動之痕跡宛如將小屋拖過般,十分駭人。馬絆蛇之身溼滑,且具腥臭味,每當其出沒,所經河川不僅會遭汙染,空氣亦會變得惡臭難耐。
《太平廣記》
《月令》:“季秋伐蛟取鼉,以明蛟可伐而龍不可觸也。”蛟之為物,不識其形狀。非有鱗鬣四足乎?或曰,虯蜧蛟蝹,狀如蛇也。南僧說蛟之形,如馬蟥,即水蛭也,涎沫腥黏,掉尾纏人,而噬其血。蜀人號為“馬絆蛇”。頭如貓鼠,有一點白,漢州古城潭內馬絆蛇,往往害人。鄉里募勇者伐之,身塗藥,游泳於潭底,蛟乃躍於沙汭,蟠蜿力困,裡灌噪以助,竟斃之。〈(出《北夢瑣言》)〉
《堅瓠集》
紀昌雜録。眀晉昌馮夢弼。仕雲南宣慰司。因公務過八番。有驛吏力阻其行。謂今日馬絆上江岸。不可過。夢弼禱於天曰。餘為王事馳驅。不敢以妖避難。願神佐之。時月微明。見一物。大如疋練。竟入江中。渡江後。問土人。馬絆何物。烏刺赤曰。此馬蝗精。過者輙為所啖。公正人不敢犯也。
《蜀中廣記》北夢瑣言
又云蛟之為物不識其狀非有鱗鬣四足乎或曰虯蜧蛟蝹狀如蛇南僧說蛟如馬蟥即水蛭也涎沬腥粘掉尾纏人而噬其血蜀人號為馬絆蛇頭如貓鼠有一點白漢州古城潭底有蛟人伐之乃躍於沙內蟠蜿力困里人歡噪以助竟斃之故見斯狀
《五雜俎》
元馮夢弼乘驛向八蕃,驛吏告以天晚,馬絆在江上,不可行。馮不聽,果遇怪物,如屋拜之而滅,腥浪襲人。馬絆者,馬黃精也,遇之輒為所啖。今南方常訛傳有馬騮精,得食人,及史書所載??母鬼者,想皆此類。但多訛言耳,未有親見之者也。宋宣和間,黑眚見於宮禁中,此自是亡國之徵。人家屋宅亦時有狐魅出入者。大約妖由人興,門衰祚薄,則邪乘之矣。
蚺蛇:《居易錄》
蚺蛇長九十丈吞蟻,六十丈吞象,三十丈吞虎豹。凡蛇盤處,必在壬地。
九尾蛇:《續子不語》
有茅八者,入江西山中販紙。月夜散步戶外,見群猴數十奔泣而來,上一大樹。茅亦上一樹。見一大蛇從林際出,身臺拱柱體甲如魚鱗,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聲如鐵甲。至樹下,倒植其尾,旋轉作舞狀。尾端有小竅,竅中出涎,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輒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
蝡蛇:《山海經·海內經》
有禺中之國。有列襄之國。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朋蛇:《山海經·北山經》
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延維(委蛇):延維又稱委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妖怪。,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蛇。人首蛇身,並且有兩個頭。它的身子是紫色的,頭則是紅色的,長度差不多和車轅相當,特別討厭雷聲,每次打雷的時候都會呆立不動。 祭祀他將稱霸天下。
《太平御覽》卷八八三
《莊子》曰:齊桓公田於澤,管仲御,檻屙焉。夠鴛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對曰:“臣無所見也。”公反,誒詒為疾,數日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夫忿氵畜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者,中身當心,則為病耳。”桓公曰:“然則有鬼乎?”曰:“有。沉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水有罔像;丘有莘;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公曰:“請問委蛇之狀何如?”曰:“委蛇,其大如轂,其長若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首而立,見之者其殆乎霸。”桓公囅然而笑曰:“寡人之所見者也。”
《山海經·海內經》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