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有潛牛,牛頭而魚尾,背有翅,常入西江,上岸與牛鬥,角軟入水既堅,復出。
《池北偶談》
潛牛,居江中,能上岸與牛鬥;角軟,入水濡之,復鬥,其力甚銳。
巨魚大蛟:
大蛟縈天,巨魚吸日,堯時巨獸。
《拾遺記》
對曰:「昔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渤潏高隱於日中。有巨魚大蛟,莫測其形也,吐氣則八極皆暗,振鬐則五嶽波蕩。當堯時,懷山為害,大蛟縈天,縈天則三河俱溢,海瀆同流。」三河者,天河、地河、中河是也。此三水有時通壅,至聖之治,水色俱澄,無有流沫。及帝之商均,暴亂天下,則巨魚吸日,蛟繞於天,故誣妄也。此言吸日而星雨皆墜,抑亦似是而非也。故使後來為之回惑,託以無稽之言,特取其愛博多奇之間,錄其廣異宏麗之靡矣。。。。。。至億萬之夫,山一輪,海一竭,魚、蛟陸居,有赤烏如鵬,以翼覆蛟、魚之上。蛟以尾叩天求雨,魚吸日之光,冥然則暗如薄蝕矣,眾星與雨偕墜。
三足鱉:
三足鱉是《山海經》中紀載的妖怪,最早見於先秦。傳說人吃了則會體化而亡。郭璞雲:三足鱉曰能。另一說鯀死後化為黃能,即三足鱉。
《山海經·中山經》
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從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從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其中多三足鼈,枝尾,食之無蠱疾。
《爾雅.釋魚》
鱉,三足,能;龜三足,賁。
《庚巳集》
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
蝦蟆精:
魏鶴山會客,館中史先生參加,喝了酒三行,鶴山進去內屋,突然兩個丫鬟持著兩盞燭出來,說邀請史先生進屋。 史君跟著進來,各位客都覺得怪,一會兒,魏鶴山問,史先生去哪裡,都說,剛才先生讓兩個丫鬟請進去了,魏鶴山吃驚,哪裡有這回事,讓左右去搜尋,在池塘中聽到人聲,火一照,史先生半個身子已經在水裡了,大家扶上來,用火烤甦醒,問他緣由,說剛才兩個丫鬟請我到一大屋子,進入中堂,有一穿綠色衣服的人坐在裡面,指著一女子說,讓她嫁給你,今晚就成婚。就擠著讓我進房,我說家有老母還沒有報答養育之恩,不可。不知道身子已經在水中。第二天,鶴山讓人抽乾池塘,裡面有一個斗大的蛤蟆,小蛤蟆四五隻,有些人懷疑是蛤蟆精。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魏鶴山會客,館中史先生與焉。酒三行,鶴山入內,忽有兩丫鬟秉二燭出,雲:“參政請史教授。”史君相隨而入,諸客怪之。少頃,鶴山出問:“史先生安往?”眾曰:“適先生令二婢請入內矣。”鶴山驚曰:“安有此?”於是令左右遍去搜尋,忽聞塘中人聲,急舉火照之,則史先生已半身投水矣。眾扶掖上,用火炙蘇,問其故,則曰:“適二丫鬟請到一大屋下,入中堂,有一人身綠衣坐於中,指一小女雲: ‘令與汝為妻,今夕成禮。’眾遂簇擁入房。某曰:‘有老母在,未曾報覆,不可!不可!’不知身在水中。”次日,鶴山令人乾塘,內有蝦蟆一隻,大如鬥,小蝦蟆四五而已。或者疑其為蝦蟆精也。
盤車水蛙:
徐州東界,有溝名盤車,水中有蛙大如五個石甕,眼睛有碗般大,曾有人在脖子下得到靈藥,吃了變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