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節 水族(下)
黑魚精:
黑魚精,在鄱陽湖為妖五百年,許客乘船時被魚精害死,其子發誓要除掉它,請龍虎山天師出山,但天師年邁不能出,一年後請小天師,小天師讓許找一個有三影子的人來助他,找了一個多月,發現村子裡一個小孩有三個影子。天師派人騙童子父母把童子送上山。過幾日,天師帶童子去鄱陽湖,穿上袞袍背上劍,趁著不注意,把童子投入湖中。其父母大哭,向天師索命,一會童子提著魚頭站在浪上,衣服沒有沾溼,方圓十里的水都變紅了。
《子不語》
鄱陽湖有黑魚精作祟。有許客舟過,忽黑風一陣,水立數丈,上有魚口,如臼大,向天吐浪,許客死焉。其子某誓殺魚以報父仇。貿易數年,資頗豐,詣龍虎山,具盛禮請於天師。時天師老矣,謂許曰:‘凡除怪斬妖,全仗純氣真煞。我老病且死,不能為汝用,然感汝孝心,我雖死,囑吾子代治之。’已而,天師果死。
小天師傳位一年,許又往請。小天師曰:“誠然,父有遺命,我不敢忘。然此妖者,黑魚也,據鄱陽湖五百年,神通甚大;我雖有符咒法術,亦必須有根氣仙官助我,方能成事。”篋中出小銅鏡;付許曰:“汝持此照人,凡一人而有三影者,速來告我。”許如其言,遍照江西,皆一人一影。密搜月餘,忽照鄉村楊家童子有三影,告天師。天師遣人至鄉,厚贈其父母,詭言慕神童名,請到府中試其所學。童故貧家,欣然而來。
天師供養數日,隨攜許及童子同往鄱陽湖,建壇誦咒。一日者,衣童子袞袍,劍縛背上,出其不意,直投湖中,眾人大駭。其父母號哭,向天師索命。天師笑曰:“無妨也。”俄而霹靂一聲,童子手提大黑魚頭,立高浪之上。天師遣人抱至舟中,衣不沾溼。湖中水,十里內皆成血色。
童子歸,人爭問所見。童子曰:“我酣睡片時,並無所苦,但見金甲將軍提魚頭放我手中,抱我立水上而已,其他我不知。”自此,鄱陽湖無黑魚之患。或雲:童子者,即總漕楊清恪公也。
鐵骨魚:
如鯉魚,骨黑色,後鍛冶成刀。
《茅亭客話》
於生名玄,字玄之,成都人也。庚子歳遇賊據城,謂愚曰:某家事可以不顧,所寶唯一刀爾。開房令愚視之,於昬黑處見光芒丈餘,細辨之乃刀也。因問所得之處,雲:某故父於偽蜀制誥賈舍人下及第,是年冬遊青城,回至溫江縣,泛舟而歸,見百花潭側漁人釣獲鯉魚一雙,長尺餘,買之歸家。時當寒沍煖酒炙魚,且御凝冽。食魚棄骨,侍婢雲:一魚骨黑,乃鐵也。使匠辨之,真鐵爾,遂煉成此刀。今遭厄難,陷在賊中。城破之日,刀與人孰存。此刀先喪,吾亦喪矣。吾若先喪,不知刀歸誰氏。此刀非常冝見賞,他日為吾善志之。於生於賊中憂憤而卒。城陷日,家遭焚掠,其刀果不知存亡。因敘其言以記之。
火鱗鱷:
清朝澎湖有一鱷魚上岸遍佈金鱗周圍冒火。附近居民感到怪異向水中焚燒紙錢。後被下廚。
《臺灣外記》
四月十六日,澎湖狂風暴雨,濤湧翻天。次日,波息浪恬,一魚長二丈餘,四足,身上鱗甲金色,邊有火焰奪目,從海登陸。兵民見而異之。國軒率諸鎮暨澎湖安撫司陳謨等,各燒獻冥寶紙錢,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乘夜登山,死於百姓林英之廚下。
《重修臺灣府志》
癸亥年五月,澎湖有一物狀如鱷魚,長四、五尺,步沙而上,鳴聲嗚嗚。居民以楮錢送之下海,是夜登岸死焉。
金蟾:
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財致富。
傳奇中,廣陽真人劉海收伏了能吐金錢的千年金蟾。劉海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賙濟窮人,民間有“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之說。
劉海之親人為官甚貪,但因尚知禮佛修道,死後未被貶入地獄,而是被化作三足蟾投入穢海之中。劉海得道後以一串金錢釣三足蟾出穢海,(蓋因三足蟾性貪,見金錢便咬)負於肩上,是為“劉海戲金蟾”。
《通俗編》
《湖廣通志》雲:劉元英號海蟾子,廣陵人。事燕王劉守光為相。一旦有道人謁,索雞子十枚,金錢十枚置几上,累卵如錢,如浮圖。海蟾驚歎曰:‘危哉!’道人曰:‘人居榮樂之場,其危有甚如此者。’盡擲之而去。海蟾子由是大悟,易服從道人遊歷名山,所至有以遺蹟。宋初與潭州壽寧觀題詩,乃自寫真與旁,此即今劉海灑金錢之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