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美酒(中)
總之,酒的害處是很多的,“推酒之害萬端,不可勝記。”鑑於此,該經還規定了對酗酒者的懲罰辦法是鞭笞和貶降:但使有德之君,有教敕明令,謂吏民言:從今以往,敢有市無故飲一斗者,笞三十,謫三日;飲二斗者,笞六十,謫六日;飲三鬥者,笞九十,謫九日。各隨其酒斛為謫。對作酒、賣酒者,則罰以修城郭道路官舍:“酒家亦然,皆使修城郭道路官舍,所以謫修城郭道路官舍,為大土功也”。因為酒屬水,建築屬土,以土治水,以補其過:“土乃勝水,以厭固絕滅,令水不過度傷陽也。”“修道路,取興大道,以類相佔,漸置太平。”當然,對遠行的“千里之客”,或家有老人、病人“藥、酒可通”者,或“祠祀神靈”者用酒是不在受罰之列的。
楚逸沒有喝酒的習慣,他老爹楚志乾就沒有喝酒的愛好,只是喜歡喝茶看報。爺爺倒是挺喜歡喝酒,不過那也是少飲幾杯的量。
今天蘇老爺子允許他喝酒,他其實並不太想喝。直到老爺子說讓他放縱一晚,馬上就要出城了,到了兇獸遍佈的荒野之中也沒有這麼安逸的時候了。
楚逸聞言才默默地舉起酒杯,蘇老爺子並沒有說出蕭厲會為他護道,到了現在楚逸還以為只有自己一人要出城,老爺子是怕他得知有人護道會生出來驕縱情緒,故隱瞞至今。
楚逸雖說並不是很畏懼但是仍舊是對於已經被傳成了恐怖之地的荒野缺少安全感。猛地要去荒野之中歷練他終究還是有些恐懼的。
蕭厲看出了小師弟的鬱郁之情,不停地對著楚逸勸酒,許伯雖然不說話但是也不停舉杯,許伯因為要在武館帶著他們練武,所以護衛楚逸歷練的職責只能交到了蕭厲手中。
桌上氣氛漸漸濃烈,也說了不少酒文化。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說:“中古之時,未知麴櫱,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為酒後,秫酒名也。”杜康,作為中國的酒祖,歷代受人敬仰。杜康酒,五糧液,作為歷史名酒,歷代文人騷客暢飲著它,寫下了汗牛充棟的錦繡文章、不朽詩篇。
酒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它的發明者,共推儀狄、杜康。晉人江統說:“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儀狄,大禹時代人;杜康,據說就是夏代國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於儀狄,故儀狄之名則彰而不顯。撥開塵封於酒史上的重重迷霧,最早的酒產生於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則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所謂空桑,即樹心被朽空的桑樹。據古代文獻記載,洛陽伊水流域有一個地名叫空桑澗,可能與空桑有關。杜康釀酒的酒稱秫酒,即釀酒的原料以黑秫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種,它野生於洛陽山區,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杜康善於釀酒,其釀製工藝頗為講究。《杜康紀聞》記載的“五齊六法”據說就是杜康釀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時,浸煮要清潔,要取用山泉之水,釀酒器物要優良,火候要適當。民間傳唱的一首酒歌據稱是杜康所傳,歌詞稱:“三更裝糟糟兒香,日出燒酒酒兒旺,午後投料味兒濃,日落拌糧酒味長。”這就是說,在釀酒過程中,對何時投料,何時開火,都非常講究。
酒在河洛地區產生後,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陽釋出禁酒令,即《酒誥》,但並未完全禁止飲酒,而是把酒與周禮緊密相連,故周代的五禮均離不開酒。現存的《詩經》據說是孔子刪定的,但孔子刪定之前的“詩”其實就是在洛陽收集儲存的官方文獻。在這些詩篇中,與酒有關的佔了大部分篇幅。
杜康故里即杜康釀酒的舊址在何處?這也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杜康故里,稱杜康村,共有兩處,均在洛陽。一處在洛陽老城西。民國時期李健人寫的《洛陽古今談》稱,杜康村,在洛陽城西,又稱杜村,即杜康故宅。一處在汝陽縣,此處杜康村的最早記載見於明萬曆《直隸汝州全志》一書,該書稱:“杜康村,(伊陽)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處。”這裡有杜康廟、杜康墓等遺蹟。
杜康酒是中國酒宗,洛陽是中國酒文化的故鄉,認真總結洛陽曆代釀酒工藝,發掘洛陽酒文化的內涵,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