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兵甲師的作用
楚逸被陸慈盯得發毛,只好服軟道:“我不也是為你著想嗎?讓你動手鍛造武器太麻煩了,還不如跟大多數人選擇一樣的武器,只要負責養護就好。”
陸慈冷哼一聲,說道:“如果你只是把桂園賽當成比賽的話,那麼我不會勸你選擇自制兵器,但是你要想奪得桂園賽第一,塞委會提供的武器遠遠不夠,據我所知每屆桂園賽都有些種子隊伍的兵甲師會利用高階材料鍛兵,制式武器一碰即碎。”
楚逸‘啊’了一聲,又問道:“這不是作弊嗎?”
陸慈道:“人家是合乎規則的玩法,同時高中生兵甲師人家選擇浪費一些高階材料打造一把足夠鋒利或者足夠堅硬的武器有什麼不對?天下間沒有完全公平的事情,人家財大氣粗自然有新的玩法。”
楚逸沉思了一下,陸慈又補充道:“你可以不喜歡但是這樣的話你在兵器上就將面弱勢,很可能幾次交鋒你的兵器就斷裂了,哪怕是我維護制式兵器也不可能保持它的堅韌程度。”
楚逸嘆了一口氣,最後還是同意讓陸慈打造自己兵器。
陸慈看著楚逸還有點不樂意的樣子,呸了一口道:“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孃給你打造專屬武器你就偷著樂吧,你的武器不管是方天畫戟、短柄雙戟還是手戟都不是刀劍這一類好打造的武器,我也要費很大的勁的。”
楚逸嘿嘿一笑,陸慈又拉著楚逸進了鍛造間,非要楚逸脫了衣服給他量了臂寬、手長、身高之類的,又確定了楚逸確實是左右利手,還做心理測試一樣問了楚逸一大堆問題,楚逸被她搞得腦袋都快炸了。
好不容易弄完,陸慈又問楚逸對自己的武器有什麼共性要求,楚逸想了想最後道:“一定要重,我天生神力,你就按照中階重兵器給我整,最好到時候上了場,我一揮兵器對手就擋不住,要那種特別暴力的。”
陸慈看著楚逸像是看弱智一樣,她伸手捏了捏楚逸的胳膊,問道:“天生神力?凌君姐給我說你在蘇家武館應該修行的是武藝一類,你什麼時候變成天生神力了?”
楚逸沒跟她說自己覺醒的是‘龍象菩提’,只是含含糊糊的道:“我二級覺醒物對於力量方面有特別加持,我現在使用技能後力量並不弱於初階巔峰極限系體魄。”
陸慈半信半疑,這也不能怪他,楚逸的身板看起來更飄逸而不是那種常見的神力型別身材,雖說世上並不乏巨力之人,甚至不少武將都是天生神力,尤其是使用錘、戟之類重型冷兵器的人,沒有一身好力氣拿起這種武器都費勁更不要說揮舞作戰了。
陸慈大致瞭解了楚逸對兵器的偏好以後,就帶著楚逸進入了鍛造室內部,哪裡有他父親收藏的很多兵器,十八般武器基本都齊,這可是可以真正戰鬥的兵器和蘇家武館用來練習的武器還不太一樣。
楚逸進去看見牆上掛的刀槍劍戟,就像一個土包子一樣,興奮地四處亂轉,陸慈看著他這個憨樣也不由得漏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
這個兵器庫通常可不是不示人的,陸舟團長活著的時候陸慈都很難進入玩耍,這裡儲存的可都是在陸舟眼中都值得稱道的兵器。
華夏開始使用武器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了,最初可能還是人猿的時候使用的是石塊、木棒一類,後來開始學會打磨石器,再後來用火來鍛造兵器,徹底進入冷兵器時代。
石兵器時期從原始人學會製作勞動工具--石斧、石刀等開始,到夏朝青銅兵器問世以前,大約歷經五六十萬年之久。從出土的石兵器判斷,中國最古老的兵器是古代猿人採集石英石、砂岩、煌石等原料,經過敲打、磨製而成的。有扁、圓、方、關各種不規則形,有帶刀的,有呈校狀的。我們很難跨越這歷史鴻溝,去把現代的火箭、導彈、高射炮、自動步槍與這些不起眼的石塊相比較。但這些現代化武器的起源,確確實實正是以遠古的石 戈、石矛為開端的。
到舊石器時代末期,人們已能製造出可安裝竹木桶的石矛、標槍、石斧等 兵器,進而發明了拋射兵器--弓箭。新石器時代,石兵器的製造技術已有很大進步,種類日漸增多。石斧、石鋒、石毯、石鏟、石鋤、石叨、石鐮、石 戈等。這些石兵器多采用迷石、矽質石灰岩、千層巖等石料,經過精心敲打、琢磨、鑽鑿而成。從這些石器中我們已能初步劃分出打擊型兵器:錘、斧等。切砍型兵器。刀、鐮、戈、鐵等。當時較為先進的石兵器有石 戈、石刀、石矛、石鐵等,它們為後來冷兵器的發展奠定了根基。與此同時,人們還借用獸骨、蚌殼、竹木等材料製作兵器。
青銅兵器時期從夏朝算起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初應該是使用戈,長戈用於戰車作戰,短戈用於步戰。然後就是戟,其實就是戈和矛的組合武器(雖然不嚴謹),為什麼不說矛貼這個因為長矛這玩意也不稀罕,它造價低也實用,其實嚴格來講算是戈的變種武器。青銅兵器如戈、載、刀、矛、蕭關、弓努,都得到進一步發展。
自漢開始,鐵器算是徹底普及,環首刀作為刀類鼻祖算是最早誕生的,漢代環首刀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馬槊,也是跟環首刀一樣,在漢代騎兵地位提升中出現的產物。有人會說這個槊其實就是刃長的槍,啊哈哈這個思想呢可能跟長柄斧就是長柄的斧頭一樣……實際上跟長柄斧一樣,槊並不是長槍的變種,因為槊頭的重量增加,所以連線部就要加強,會用更多的鐵條和鐵釘去加固防止受力不均斷裂,重量與結構的增加,讓槊的破甲能力(或者說勢能)變得非常強大,慢慢地就把長槍甩到後面了……不過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長槊非常地貴重(就跟長柄斧一樣),所以一般是精銳級別用的武器。
唐橫刀、陌刀中國唐代一種長柄大刀。唐開元之間,“軍隊中初用陌刀“。據《唐璃李嗣業傳》載,唐代軍中有陌刀隊,並設有陌刀將。陌刀兩面有刃,通長l丈,重15斤。中國唐代一種長柄大刀。長約1丈。
宋朴刀,中國古代刀名。其柄比大刀的短,雙手使用;北宋手刀也叫鬼頭刀,因為前面(術語叫強劍身)是不開刃的,作為鈍器來砸重甲兵。
明朝首先是“御林軍長刀”,也算是苗 刀,因為苗 刀就是形容長而細,形同苗的刀(跟苗族沒關係),仿造的日本刀也就是所謂的倭刀仿造倭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明王朝在雙手武器方面比較空缺,或者是元朝斷代太嚴重,之前的全都失傳了,戚繼光造倭刀,據傳就是因為他拿長槍兵打倭刀,然後長槍被砍斷了…………(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無奈之下他發現倭刀這種雙手刀好用,就開始大量使用。
柳葉刀,其實就是雁翎刀……雁翎刀就是官佩刀,通常所見影視劇中腰間別跨的武器。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同時泛指可用於切、削、割、剁、刺的工具,與匕首合稱亦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如環首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
為什麼只提刀類,而不提劍類,因為作為兵器中國劍更像是裝飾品而非武器,單手劍基本都是文人配飾一般的存在,地位十分尷尬。單手劍無法磕碰交鋒,力量也不大,使用也不靈活。中國的雙手劍傳承早就絕了,目前的雙手劍大多是從倭刀中改來。
劍是一種兵器。《武經》中言: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劍,兩邊都開了刃,有著筆直的劍身和尖銳的劍尖。舞動時向正反兩邊施展都具有殺傷力,用劍尖攻擊可以輕易穿透甲衣。是非常危險的武器,常使人險象叢生。是一種單純為了殺人而存在的兵器。
古代的劍由金屬製成,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劍,早期是匕首式短劍,劍和刀一類,區別只在於單刃和雙刃。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長劍出,短劍也不廢。劍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的。長劍便於戰鬥,短劍利於護身,還可以用於刺殺,荊軻刺秦王,東漢末年俠客王越、史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