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上來了,你走得真快。”李世瑜一路走得快,此時停下來竟然有些氣吁吁地,笑著埋怨著。
“看你的樣子,以後還要多走走才是。”葉子皓挑了下眉,卻是調侃了一句。
缺少運動啊。
“唉,別提啦,我每天走來走去也不外乎戶部那幾個院子,忙著呢。”李世瑜擺了擺手,卻是小聲解釋著。
便有抱怨,也不敢讓別人知道呀。
“那到是,要論打算盤最多的官員,怕就是戶部的你們了。”葉子皓理解地點了點頭,卻是放慢了些腳步,讓李探花跟上。
“可不是,好在我不用每天來上朝,這麼辛苦連早飯都差點吃不上,到了朝堂上還要旁觀那些人為點事兒爭來吵去的,頭疼。”
李世瑜走在葉子皓身邊,又壓低了聲音,目光還在悄悄向四周防備地注意著。
他說的可是一個秘密啊。
“哈哈,你不會拿上幾個饅頭,用水袋灌上一壺熱茶帶在路上吃喝?從家到正陽門,遠著呢,別說早飯,堵起來怕連中飯都能吃上了。”
葉子皓瞥了李世瑜一眼,又扭頭朝四周和身後不遠的一些人瞧了兩眼,這次不但調侃,還有揶揄意味了。
“咳,你心裡明白就行,可別亂說啊。”李世瑜立刻阻止地盯了葉子皓一眼,也跟著扭頭向四周打量了一圈兒。
葉子皓在地方雖只有四品,在京城是升了官兒的,但在地方,那四品就是最大的官兒了,在京城,便是正三品也是不上不下。
放眼朝堂,多的是三品、二品、一品、三公甚至王親、皇子啊……
不是有句話說,這京城街上,隨便就能撞上一個穿官袍的麼。
所以啊,葉子皓雖然升了官兒,也不能大意、不能還當這是地方上呢。
對於李探花的好意,葉子皓心領了,沒有再說什麼。
不過李世瑜卻是開啟了話匣子,低笑了起來:“你剛才說的帶饅頭和茶水,我還真是這麼做的。”
“說不定很多人都是這麼做的,像我一個月就兩次上朝,其他時候有事就上朝稟奏或是將摺子呈往內閣,再到御前。”
“也有時候是皇上召見才上朝,有時候還能去御書房呢,但比那些每天都要這麼早趕著上朝的,還有年紀一大把也要來的,就強多啦。”
李世瑜彷彿一個老學生在向新學生介紹塾學情況一般,帶著新奇又急於獻寶一般小聲講述著。
也難怪當年狀元、榜眼、探花能談得攏,而不緊緊是共同肩負了一個皇命而湊在一起,這三年下來還能同舟共濟,品行性格上還是有共同點的。
周圍的那些人自然也發現了戶部這位李郎中大人與那位穿著三品官袍的大人在交談,看樣子關係很好的樣子。
於是大家心裡都有猜測。
不認識葉子皓的、早就不記得葉子皓長什麼模樣的,都想到了他的名字。
除了這位狀元,還有誰能讓那探花聊得這般愉快?
要知道近一年來,這位探花可是被許多人孤立的呢,就連一些扯不上關係的人也保持了中立,實則就是觀望中明哲保身。
又有哪個三品會與一個五品走得這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