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與百姓解釋了過程,最後就要面臨這萬人書的處理。
這個若直接毀去,自然是浪費大家心血,若留著,交給誰保管,會不會被有心之人拿去行不軌之事?
最後是百姓提及,葉大人希望將萬人書交給府學存檔,做為大家都盡力做過一件事的證明。
對,也僅為證明,不能再做別的意圖了,這樣的話說開之後,萬人書的價值也就降低了許多,再擱在府學,也就安全了許多。
事實上,也只有士學之地,才有資格保管這樣物什,因為這樣物什就是因為士學有關的葉狀元之事引起的。
百姓沒有異議,當初牽頭的大戶也都沒有反對,府學就將三份萬人書放進了藏書閣密室裡封存起來。
各縣學也有萬人書,不過是縣城沒有府城大,牽扯的人數要少得多,是直接在縣學的萬人書後具名罷了。
但齊老院長與其他師長商議之後,又徵詢了葉子皓的意見,去信讓十二縣學將自己的萬人書全部毀除。
這樣的證明,只留下一份就夠了,越多聲勢越大,也越危險。
這些天裡他們也反思過,為何皇上會不聽眾人的聲音執意做這樣的決定?這一巴掌看似打了葉狀元,實則打了天下士學,這不合常理。
興許,就是士學的強勢聲援,讓皇上覺得受到了威脅,龍顏無光,這才有此激烈的懲罰。
所以,士學只能先低頭,毀去十二縣萬人書就是其中一個表態,但府學的卻不能毀去,這象徵最後一點風骨。
也意味著這場爭執中,士學向皇權先低了頭,但也莫請皇權咄咄逼人的意思。
這樣的結果是師長們商量出來的結果,秀才們仍是憤憤不平,夜裡跑來找葉子皓喝酒,這次不肯喝茶了。
葉子皓沒有阻攔他們,來多少人就招待多少人,客棧裡自己有大廚房、有廚子,又是提前報個數的,就辦了席面在花園裡擺了十幾桌,一連擺了幾天。
這是大家自知人多而分了批次前來的,既是傾訴自己的迷茫不解,也是替葉大哥不平和想開解,最後一層意思,就是告別。
大家心裡都清楚,只要聖旨下,就離葉子皓離開青華州不遠了,以後還來不及,有沒有相見的機會,再見時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大家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離別,永遠是惆悵的。
何況是相談甚歡的朋友,是自己前進路上的榜樣,是平易近人的前輩兄長?
葉子皓也不再說勸、也不再安慰,只是聽著他們說笑、看著他們落淚,只是叮囑喝酒莫貪杯,任何時候都是,照顧好自己是首要之事。
聖旨下得快,聖旨送到青華州府城,卻走了半個多月,進城時已是六月中旬。
這次與新的宣旨太監同來的是吏部員外郎吳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