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這樣想也算有幾分理智了,我現在不會給你指明方向,這個過程需要你自己去分辨,但你能冷靜下來,我很欣慰。”
葉子皓這才拍拍少年人的肩膀,提醒他:“不管做什麼事,要想到你爹年紀大了,侄兒弟妹又小,楊家還是要靠你挑起來的。”
所以,莫要再說激烈的話,更莫要去做衝動的事。
“是,我知道了,之前是我失態了。”楊鈺行禮受教。
當晚楊鈺帶著侄子和庶弟都在客棧裡吃飯。
如今葉家只有葉子皓和葉青凰、小吉祥,再就是一大幫少年們。
銘兒如今每天都回鋪子裡與自家爹孃一起,也與剛搬過去的周志揚作伴。
周先生雖然沒有再來客棧裡,但透過銘兒,他與葉子皓的訊息就沒斷過,衙門裡的情況、那些人的想法,都傳到了葉子皓這裡。
知道那些人也在替自己不平,也沒有生出站到對立面的想法,葉子皓還是欣慰的,就算人走茶涼,他也能理解,但若急著被人揹後插刀,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好在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驛館裡那兩位,也說等新的聖旨下來,完成了差事就回京去。
而葉子皓,不會與他們同行,又不能提前出發,只能琢磨著接下聖旨之後再拖延些時日,好在如今他無事悠閒,葉青凰正忙著,反而不願意搬動。
新旨意也在私塾裡傳遍了,有些不懂事的少年就跑來問葉青喜他們,不能入仕了是不是很生氣?現在怎麼辦?
鑑於大家都是在萬人書上畫過押的,葉青喜他們到是沒有與之爭吵起來,只是坦然回答:“讀書不一定為做官,做官的不一定有好學問。”
“三教九流七十二行,行行有能人,這天下,也不全是讀書人或是做官的人,還有許多人照樣頂天立地過著自己日子的人,好人、善良之人,不分身份。”
一翻話說得那少年不好意思起來,因為他就出身商家,家裡最多出過秀才,可沒有更厲害的讀書人了。
若他否認不科舉就不行,就不是好人,甚至是壞人,那不就是打自家的臉?
最後,少年朝葉青喜作了個揖,坦然道:“你說得對。”
之後,就沒有人跑來問葉家子弟關於仕途一事了,或許是看到有人被說得還不了嘴,又或者被師長教導過了。
私塾那邊照常上學,也不因這事而影響葉家子弟們的學習。
府城漸漸恢復平靜,便是仍有人在談論,也不會再怨天罵地,因為他們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至於心中是何情緒,就不得而知了。
許先生帶著二十八秀才蔫拉吧即地回來了,他們一回來就轟動了府城,大家見他們回去府學,也跟著趕去府學,紛紛詢問這一路的情況。
知道他們剛到南華州就被攔下了,知道進京無望也是激動了一翻,最後冷靜下來,就幫著聯絡其他縣學的人,把其他人都給攔下來了。
但即使不進京,他們這一趟的原因和目的,仍被幾州縣百姓得知,要傳遍這天下也不是難事兒,只是萬人書卻不能再拿出來了。
再拿出來便是在討伐皇權,真的成為討伐檄文了。
等約定的人都到齊後,他們再趕回青華州,各縣學的人也直接回自家縣學去,人都到後,自有傳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