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甘心這樣的結局嗎?
“子皓,若皇上撤回這道聖旨,你可還會留在那座衙門?”齊老院長試探地問。
見葉子皓神色不動地搖了搖頭,連忙說道:“中午我們得知這件事之後,就派了那幫小子到外面打探了訊息。”
“如今府城上下都不希望你走,哪怕是王守業,他也是不願意的,聽說他已給朝中親戚去了信,要彈劾陳家。”
“而我們青華州府學的聯名信,下午也寄出去了,同時給十二縣學也去了信,相信不久後,十二縣學也會有同樣的聯名信送往京城。”
“不管你最後如何決定,也不管朝廷是何意思,皇上又如何決斷,至少我們為人之師,是不允許士子受到這般遭遇的,你沒有錯!”
“市井之中也在說萬人書,聽說已有不少人簽名了,只是牽頭之人卻不是王家,大抵是為避嫌,這件事卻是由楊明達牽的頭,江家、黃家等一些受你明斷官司的小商家都協助分別在街頭找人聯名了。”
“許家小子和喬楠、鄺南他們幾個除了在府學聯名,還跑去聯絡了府城大小私塾聯名,說要代表青華州所有讀書人為你鳴不平。”
“士學工商,你這青天也不是白當的,就算你此舉拂了皇上的顏面,你有這麼多人聯名聲援,想來不會有事。”
“老朽就怕你經此一事意氣衝動,不肯再做這官,可如何是好?鴻鵠之志,志在萬里,豈能因眼前一點小挫折而放棄呢。”
齊老院長盯著表情平靜的後生,有些擔憂地勸道。
他們今晚來,當然不是為了安慰這個突然被逼得辭官的後生,而是怕他就此一蹶不振、一去不返啊。
“多謝師長為子皓鳴不平,子皓就不說虛話了。”葉子皓如何不明白師長的苦心?他起身再次躬身作揖,卻語氣堅定地開口。
“就算此事能順利揭過,子皓也不會做這青華州城守了,一道已經宣讀的聖旨,將青華州城守與什麼陳氏女綁在一起。”
“就運算元皓當場就辭了官,這與子皓已毫無關係,但聽著就嫌惡心,子皓自認為官對得起朝廷、對得起百姓,也不負皇上所託做好了兵田策的事情。”
“但今天這件事太膈應人了,不帶這麼欺負人的。”葉子皓說到這裡聲音一哽,臉色也終於沉了下來,十分鬱悶。
“士子考科舉奔前程圖的是什麼?一心做好官圖的又是什麼?難道是為了有一天被人擺弄至此?”
“子皓自認不是鑽營之人,對權勢也不執著,一直以來認為讀書應該金榜題名、一展抱負,做了官就是不負朝廷、不負百姓,坦蕩做人、磊落做官。”
“若要放棄自己的優點和優秀之處,成為權貴謀算的棋子,不是棄西瓜撿芝麻?子皓不敢稱美玉,但若被人蒙塵至此,這仕途,不走也罷。”
心中不平氣,至此時便當著師長們的面抒發出來,他知道,他們懂。
因為懂,才會連說惋惜。
因為惋惜,才想要助他平安解開這困局,留下來,繼續做那不負朝廷不負君、不負百姓不負自己的葉青天。
但他意難平,去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