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燈夜在熱鬧而警惕中總算安然度過。
城守府的花燈,卻是掛到正月過完才收起來。
而自梅園再次開放後,又狠狠地賺了不少錢,儼然就是一處風景美麗的酒樓,將這個冬天和初春都很好的善用了一回。
而這份收入,不但能維持府裡額外的開支、過年成本,還能做為軍塾的第一筆投入。
去年冬天,葉子皓與府學、各縣學師長們多次商議,終於將軍塾框架構建在紙上。
畢竟還在測試之中,自然不能遍地開花,因此決定就在府學拓展一座大院,再徵召幾個退役兵將教以武學、軍道、兵法,文課則在府城直接聘請幾個舉人為師。
而入塾資格則定在軍戶子弟,五歲到十五歲之間,有意者皆可驗考入塾,但也有要求:軍戶不同意者不勉強、單傳不勉強、身體不康健者不勉強。
而軍塾只要獲得入學資格,便可免束脩入學十年。
雖然制度之中沒有說明十年後會怎樣,但明眼人都清楚,若能在軍塾讀下十年,還擔心十年後的問題嗎?
只要你用心、肯努力,不花學資就能學得文武雙全,十年後滿了十五歲,出門闖蕩也是一種資本,到時自然有的是出路。
當然,出於謹慎,葉子皓也不敢許諾十年後的出路。
但他相信,只要軍塾辦好,經過五年完善成熟,等朝廷重視起來,這就是妥妥的東黎各軍的後方儲備兵力。
當然,他也絕對不會讓這些子弟和軍戶們沒有選擇餘地只能接受投軍的命運,他希望這條路能交給子弟們自己選擇。
因而在入塾要求上先明確了幾點要求。
與師長們商量了雛形之後,葉子皓又給顏城守去了信,提及自己的想法,卻得到了顏城守的大力支援。
為何?
若論軍戶,有著邊城六縣的東華州,戶丁最多。
青華州離北關遠了些,軍戶怕只有東華州的一半吧,若葉子皓這軍塾構想能夠順利實現,對東華州也是一大好事。
只不過東華州的城守府沒有那麼大的梅園,也不能利用城守府賺出這樣的一筆錢來。
但顏城守家境比葉子皓要好太多,他是富家出身來到東華州自也有他的一翻交際應酬,到時要找到這筆錢,自不是難事兒。
葉子皓出身農家,除了狀元之名與青天大人的官聲,又仗著領皇命前來而無懼於那些關係複雜的地頭蛇,其實他也沒有什麼優勢了。
也正是如此,身家簡單的他反而沒有任何顧慮,又無攀交世家大戶的心思,相處起來反而簡單。
就像這一個年過去,在以往本是大戶們趁機與城守大人走動的好時機,如今卻只有去梅園消費,間接給城守府製造一點利益的機會。
城守大人壓根就不與大家碰面,也無意給誰下帖,一般人也進不了城守府內院。
就這樣奇怪卻又無比簡單地相安無事,竟是度過了半年時光。
葉子皓上任以來,對青華州的大戶們到沒有什麼實質的利益,但對普通百姓、士學卻是幫助極大,也在最快時間裡贏得最多的聲望,就算是大戶們,也不敢輕易去撼動他這聲勢。
而顏城守在東華州,雖與葉子皓走的同一條路,處理方式卻並不相同,他有更適合他的手腕,到更像一個正常的城守大人。
但不管如何,兩位城守私下書信不斷,交情卻是極融洽的。
但是顏城守從不提及葉重華的為官之事、以及老太太的情況,葉子皓也從不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