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閒得慌,不自禁就攪和進去了,後來也被明眼人逆轉了真相,自然也成為被罵的目標。
而且聽說這些人也被自家的家主訓斥、禁足了。
因為沒人來遞狀紙,因為這事後來已經消停下來,因為最後被罵的不是城守大人而是找茬的人……
他以為這事兒最多就是讓城守大人不高興,衝他發頓脾氣,卻不曾想,城守大人壓根沒提起這事兒,也沒對他怎樣。
卻是要從這份告百姓書開始報復?
嶽主簿心裡直哆嗦,偏不敢問出疑惑,不敢將這層深意在嘴上說出來。
若他的猜測是真,那這位葉大人果真是個心胸狹窄愛記仇的人,這樣的上司,他哪敢得罪?
左右不過是那些人自作自受罷了,他也操心不了那麼遠,當下也只能裝作沒有覺察,隨大流保持觀望。
這時已是上午,衙門外已圍了不少人,都在議論今天城守大人有沒有新的告示出來。
因昨天回來的隊伍浩浩蕩蕩,又有府兵隨行,因此街頭也是引人駐足,都知道是城守大人回來了。
他們勤於政務的城守大人,不說別的,肯定會很快把那公示牆上填出新數字的。
終於等到衙役出來,沒想到卻是先張貼了告百姓書,頓時讓人群裡驚起一片譁然聲。
為何城守大人一回來就開始整頓商家了?
為何城守大人要普查商鋪?
為何……
不對呀,城守大人明明說的是為了感謝商家大戶們前陣子的諸事支援,那此舉又是何用意?
這樣口不對言、言不對心的城守大人,他們也是頭回見,一時之間人人都是一臉茫然,不解其意。
他們問衙役,衙役也不知,最後,心大的、覺得不關自己事兒的,就跟著衙役去公示牆看這一趟的進度。
看著那一個個數字寫到牆上,大家又議論紛紛起來。
此時前來的多是市井普通百姓,以婦人和老人居多,因為他們不是家中主勞力,沒那麼多事兒做。
甚至有的是出來買菜的婦人,趕到這邊看了熱鬧,回家自與家人和鄰里細說,這邊的訊息也就一點一點傳向整個府城大街小巷。
也因此,除了第一次讓捕快們沿街通知,後來衙門裡出來的告示和任何公示,都不用再自己宣傳,自有人替衙門傳播。
城守大人要普查商鋪了!
城守大人要扶持大戶了!
城守大人要主管府城事務了!
……
這樣類似的話,被百姓們分開傳播了出去,聽到之人的第一反應全是愣住、錯愕、傻眼。
陳家主正聽手下管事們在稟報事務,聽到管家來報,端著茶的手猛地一個哆嗦。
來了!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