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府衙已作了周全準備,但知情的人只有葉子皓與周先生。
就是刑房主簿、衙門書吏,都只知大人受理了狀紙,審與不審、何時開審,皆不知情。
但所有人都知道,新任城守將在五月初一開始升堂審案,而且所審案子將在榜亭張貼出來。
因而,卯時末,當衙差將黃紙案情張貼出來後,立刻就有一群早就等在這裡的百姓衝了過來。
“楊、楊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接著就紛紛議論開了。
雖然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並不知情,但楊家那點事兒,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而且當初事情來得及、處理得快,人也死得快,難免讓人猜疑。
“葉大人要審楊恪冤案啦!”
“葉大人要審楊家官司啦!”
“……”回過神來的百姓們紛紛奔走相告。
他們也準備前往衙門聽大人審案,個個都激動得彷彿天掉黃金一般。
辰時初刻,一輛不起眼的馬車載著楊家人來到衙門前,等在這裡的百姓見到楊家人,竟紛紛上前道賀。
“楊老爺,這葉大人要做青天,你家的案子得見天日,恭喜恭喜呀!”
雖是苦主,雖是長子長媳已去世多年,雖是正值他人同情的苦難時刻,但大家的這一聲恭喜,絕無嘲諷之意,反而是替他們高興,沉冤待雪、公道有期。
楊明達老淚縱橫,朝圍過來的人群深施一禮,哽聲道:“只願我恪兒冤情得雪,還他名聲。”
其他的,他已別無所求。
大家簇擁著楊家人要進府衙,立刻就讓府衛攔下、隔開,擱下一句話:與原告諸人保持距離,以免被兇手趁亂滅口。
一句“滅口”,嚇得眾人瞬退三步,拉開了距離。
之後只有楊家人上了公堂,府衛執刀立於階前,旁人只能在門外等著。
而今天街頭的府兵也戒備森嚴,從外面就給人營造了一種殺意,讓百姓們覺得,這位大人真的與眾不同,這位大人真的要做一翻事情。
辰時中刻,衙差擊響升堂鼓,衙役列班拄響威武棍。
葉子皓身著四品官袍、頭戴烏紗,表情嚴肅地從後面走出來,在案前坐下。
莊明宇和武明揚執劍立於他身後兩側。
而隨他而來的除了做案情記錄的書吏,還有同樣要做案情記錄的葉正誠。
葉華英就在後堂整理下一樁要審的案子。
同來協理審案的還有司戶和司刑兩大主簿。
按理不需要他們,但葉子皓讓他們前來,一個是司戶最瞭解人員與稅收、商鋪經營情況,一個是司刑對當年那樁官司內情最是清楚。
而這案子,葉子皓雖未單獨找司刑談話,但在那天宴席上的敲打,就已經提醒過眾人別站錯隊了。
今天,也是考驗司刑主簿嶽大人的時候了。
堂上堂下看到年輕的大人端坐案後,卻絲毫不敢生出輕慢之心,紛紛下跪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