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北方一季麥子、一季稻,還能套種黃豆、綠豆、棉花、高粱、玉米……
只要地墾種出來,就沒壞處。世世代代種田人皆是如此傳承下來,應用在任何地方皆是如此。
葉子皓是農家出身,便出此見解,也是實打實的例子,旁人無法反駁他紅口白牙、紙上談兵,就連聖上都點頭嘉許。
最後,當今聖上便決定讓葉子皓去東華州做城守。
因為東華州便有邊城六縣,是東黎北防之地,秦將軍駐軍在前方,葉子皓在後方配合種兵田,不是更有利軍、民合作嗎。
但立刻就有幾個官下出列反對,說葉子皓是東華州人,固然瞭解,但畢竟在自己的鄉土上,怕多有不便。
便有人提議去青華州,青華州城守剛好五年一任快到,雖無差處,但也無實政可圈點,不如換了。
於是一路論辯、提議下來,當今聖上便下旨,葉狀元放官青華州,顏榜眼則去東華州。
地方城守為正四品,他們雖名次分前後,但此時官職便無上下了。
不過聖諭額外嘉賞葉子皓在青華州良田百畝為私產,做為良策之賞。
御賜私產給官員,可是無上榮耀,而且這私產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都是御賜之物,無人敢打主意的。
當然他們也不能變賣折現,但保一家經濟足以。
葉子皓當下叩謝皇恩,顏榜眼得了四品官也是歡喜謝恩。
探花則留京進入戶部任郎中,正五品。
而當今聖上又提醒了他們三人一句,雖各有司職,但別忘了履行兵田策,三年之內要看成效。
探花所任恰是戶部負責軍糧、軍餉這一塊,聖意對他們寄予了期望。
三人同科,此時開始便被兵田策綁至一塊兒了,三人對視一眼,立刻躬身領皇命。
得了官出來,在正陽門外,三人便一起上了等在這裡的葉家馬車,先去吏部入檔,稍後委任文書便下達吏部,他們拿了自己的信印文書,這才回家。
“兩位年兄前路已明,不知接下來是……”如何安排行程?
葉子皓話未說完,那倆人卻是哈哈一笑。
顏榜眼便道:“接下來當然是要去嚐嚐嫂夫人的廚藝了,此時不吃,以後何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