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別怪他李二心狠!
實在是這世道,我不殺人,人就要殺我,打蛇不死必被咬哇!
……
次日,在無比悲愴的氣氛與三條毒蛇般的目光鎖定中,送走了出征的韓鐵頭他們三十號戰兵,李長壽再轉身看向這已經無比熟悉的蛤蟆村時,眼神終究還是有了些許不同。
經過了這麼多的繁瑣,數條人命與鮮血鋪墊!
這蛤蟆村——
終究是他李二的‘一言堂’了!
別說劉夢澤了,便是楊書磊當即也狗一般的上前來討巧:“爺,爺,這鬼天氣,著實太熱了,您還是先回官廳,不是,先回魚館那邊休息一下吧……”
李長壽不由一笑,想了想,卻沒有拒絕,淡淡點了點頭。
楊中磊登時如釋重負,忙是狗一般在前面引路。
……
兩天之後,幾乎耗盡了蛤蟆村壯丁的出征餘波,已經是漸漸平息了下來。
說白了。
華夏人民,永遠是這世界上最勤勞、最勇敢、也最質樸的人兒。
具體到這個時代,他們的那等韌性,根本不是言語可以敘說明白的。
已經這般了,你不接受,還能怎個辦呢?
日子究竟還是要繼續啊。
孩子得養,老人得照顧,牲畜得餵食……
如果真要怨,那,也只能怨自己的命不好了……
好在李長壽這把總爺倒是真的不錯。
不僅出征的每家每戶,都送來了幾條大魚與一些糧食,原來的那些‘孤寡’家庭,也都有魚和少許糧食發下來。
這也讓的老百姓們逐漸又燃起了對新生活的希冀。
而李長壽隨後又有了一個新的、且很‘炸裂’的舉動。
他自己出資,把原來的百戶官廳,修建為一個土地廟,供人們供奉,精神有所寄託。
而新的百戶官廳,則是在安在了村子外面、臨近魚館不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