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景殺了二鬼,便不敢在河南境內多做停歇,省得被北邙山之人察覺。他將馬兒送與了一戶貧苦人家,展開輕功一場狂奔,終於渡過黃河,到了山西境內,這才鬆了口氣。
不過這也用了好幾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北邙山的人沒能追來,或許正如那高鬼所說,天機混亂,一切都無法算計。
只是這個世界可是危險得很,自是由不得他肆意妄為,去探明真相,只可謹慎的去試探,也不能因片面之詞,就深信不疑。
沈元景一口氣走到太行山,又是一陣哀嘆,此地之廣大,遠超他所想象。那三折崖若未給人捷足先登,定是地處偏僻,尋常人決計不可能知道。
只得苦了兩條老腿,陪他從東到西,把這個山脈翻了個遍。其中還擔憂又撞見什麼劍仙魔修,不敢大張旗鼓,是以費時更多。
如此在山中耗了近兩個月,終於在一異常偏僻處,尋見了這處位置。
群峰崢嶸,此崖藏身其間,壁立千五百丈之高,極目望去,獨中腰一石突出。山崖彷彿是一匹綢緞,被折成了三段。
石側兩條飛瀑,如玉龍倒掛,直下數百丈,真個如李太白所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沈元景費勁心思攀爬上去,那石塊廣約畝許,面對群山,下臨絕澗,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松濤泉聲,流瀑四掛。所見峰、戀、臺、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交相掩映。
石上更是繁花如繡,碧苔濃肥,將石包沒,彷彿崖上掛著一個錦墩。風物幽絕,氣候清嘉,只是這處,便有不少靈藥異草,欣欣向榮。
他仔細打量,壁上離石兩丈藤蔓中藏有大如栲栳的四個字,乃是“涵虛仙府”。且觀洞口藤蔓雜生,地上綠苔濃厚,便知並無有人來此。
沈元景頓時鬆了口氣,千辛萬苦,總算尋覓到了此處。他撥開藤蔓,果然是一座洞府。入內一看,石室寬廣,佈置井井有條,四壁珠瓔翠珞,瑩流晶明,頓呈奇觀。
行到後洞深處,便見有藥田一片,邊上是間煉丹房,裡面見有一座丹鼎,上有純陽題志,果然是呂祖舊宅。
他尋尋覓覓,卻見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遺留,便知是前輩考驗,也不著急,只是細心從頭來尋覓過。
這洞府高宏,丹爐藥灶,玉幾雲床,裝置井然,淨無纖塵,也不像有哪個地方是能藏寶的。沈元景在洞裡找了三天,每一處石壁與地板,全都探查過,無一遺漏,這才確定寶物不在此處。
到了外面,可那石坪雖然自崖腰突出,孤懸天半,卻是其平若鏡,一覽無餘,不是藏物的所在。他卻也耐住性子,一一探尋,果然無蹤。
如此只有那石壁可琢磨,他一路敲擊,果不其然,厚苔之下,又一處咚咚作響,似有空洞。他小心揭下綠苔,敲破石壁,裡頭光華耀眼,現出一個蒼玉匣子。
沈元景取出匣子,上現有四個朱文篆字,光華法燦。其玉質晶瑩,仙書冊頁隱隱可見,只是外觀一體渾成,宛如一方整塊美玉,僅四角有一圈長方形的絲紋。
若是尋常人,見得此物,定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的回洞府去開匣取寶,只是他分明記得,純陽遺寶不止如此,便又往縫隙裡頭深挖了一截,果然還有一玉瓶丹藥、一柄藥鏟和兩口煉魔寶劍。
等到確實無有他物,這才心滿意足,又取了周邊一塊大石,用牙刃削平、嵌入,並附回綠苔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