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我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六年後,你奶奶早與嫁給你爺爺。”
“我又回到軍中,與我後來的妻子成了親,生了4個孩子,卻在1949年海市最後一場戰役中,與家人走散......”
這一散,就是大半輩子。
他守在海市找了幾十年,也沒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最終徹底死心了。
人老歸根。
他在前幾年拒絕徒弟的贍養,獨自回到黃豐鎮開了一家中醫館。
周時珍抹了抹眼淚:“晚伊,他們怕是早就死在那場戰亂之中。”
這是認識周時珍以來,楊晚伊第一次看到,這個心善嘴毒的老頭抹眼淚,她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又不知道從何勸起。
一旁的老太太心裡也不好受。
她與周時珍從小一起長大,又自小定親。
就因為周時珍不管不顧去參軍,又沒有一個訊息傳回來,她受不了輿論及家人給到壓力,才嫁到了楊家。
周時珍回來的那一年,她第一個孩子已經在肚裡......
誰能想到,兜兜轉轉.
幾十年過去,兩人以這種方式,成了老來伴。
如今看著周時珍,獨身一人,沒個兒女送終,她的心裡也不是滋味。
“周老頭,你是個好人,行醫救人,做了不少善事,老天有眼,不會讓你這樣的好人,沒個後人。”
老太太頓了頓,眼神堅定的說道:“人沒找到,不代表不在了。”
這個老頭,比她還大兩歲,到年底,就是82歲大壽。
她總得給這個老頭,留一個活著的念想。
楊晚伊看出了老太太的意圖,立馬說道:“周神醫,我奶奶說得對,說不定啊,你的重孫子都上學了。”
周時珍的眼裡,顯現出幾分期盼。
他做夢都想找到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