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你家三個人都在楊家三房上班,能分到三十斤豬肉呢。”
“你家不也有三個人上班嗎?這麼多豬肉,能過個肥年。”
“肯定肥年了,咱們安楊村過去過年,除了村長捨得一下子買十多斤豬肉,誰家還能這麼捨得?”
“哎,你們說楊家三房,這麼捨得,這一天能賺多少錢啊?”
“一天八大卡車的貨,從這兒拉出去,肯定沒少賺啊。”
“少說一天也能賺四五千吧?”
“有這麼多嗎?若是真掙這麼多?為何老太太一直沉著臉呢?”
“那你是不知道了,三嬸一向是村裡出了名的吝嗇,一下子拉了二十頭豬給村裡人發福利,她心疼也正常。”
“我看老太太那樣子,不像是心疼,應該是被楊國慶給氣著了。”
“我看是楊家三房掙了錢,老太太瞧不起人。”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的楊家三房,一年吃不上幾回肉,現在竟然整了二十頭豬給廠裡的人發福利。”
“噓,小聲些,給村長聽到了,又要罵人了。”
“.......”
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眾人從楊家三房發福利的事,討論到老太太為何生氣的事,才一個早飯的時間,村裡人就多了幾個版本的流言。
有人說,楊晚伊給廠里人發福利,沒有經過老太太同意,老太太過來看了殺豬的場景,心疼的黑著臉離開。
有人說楊國慶不懂感恩,把老太太氣的黑著臉離開。
還有人在傳,楊家三房一天能賺五六千,老太太都是抬著下巴看人。
瞧不起人。
不管眾人如何議論,殺豬的現場,都圍滿了人。
個個臉上都掛著笑,一片喜氣洋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