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恆不論是為了顏寧日子舒心考慮,還是為了朝政治理考慮,肯定都希望儘快讓楚謨繼承王位。
“再說你反正是鎮南王府的世子,這王位遲早都是你的。王位傳給你,父王還能輕鬆幾年,走走看看。”
楚謨聽了父王分析,知道此事也只能順勢而為了。
第二日大朝議上,鎮南王當眾又上本啟奏,要把王位傳給世子楚謨。
楚昭恆准奏,讓欽天監選了六月的好日子。
眾人沒想到鎮南王居然這麼快就要讓位了,都有些吃驚,看天順帝沒有挽留,直接答應了,眾人有些明白了。
有些有子侄已經為官的,不由盤算自己是不是也該告老,為家中子侄讓位。
楚昭恆沒管大家心中思量,而是又將軍權之事,讓鄭思齊當眾讀了,讓大家朝議,“朕覺得大楚調兵練兵有些不妥之處,想按此法完善,眾卿覺得如何?”
軍權變革,文官們並不關心,自然也沒什麼異議,葉輔國、周玄成等位高權重的幾人沒有開口,而是靜觀武將那邊有何反應。
武將這邊,顏明德和楚洪為首,這兩人當眾表態說此法甚好,其他將軍們還有什麼話說?
顏明德早就知道顏寧的這法子了。他沒有擁兵自重的野心,連虎符都交了,也就不在意這個了。
就如女兒所說的,顏家既然不想擁兵自重,不如徹底讓皇家放心,謀求家族富貴就好。只要顏家子弟有出息,在軍中也不怕沒有出路。
所有大臣裡,只有一個心中最難受。
安國公聽了這變革之法,只覺心中很不是滋味。
要是這法子施行了,李敬被調到英州守軍去,將來也只能幫著朝廷募兵練兵了。他沒有調兵權,兵練好了,交付到各處有戰事的地方。
除非聖上下旨,否則李敬永遠也不能統軍作戰。一個不打仗的將軍,還是將軍嗎?
這樣一算,不就等於聖上若不開恩擢升,或者李敬哪天破天荒再碰到叛軍平叛,他一輩子就只是個三品了?
他原本寄望李敬從英州開始,能統領一軍。可這樣一來,自己的打算還有什麼指望?
“聖上,若調兵與練兵之事分開,兵不知將,豈不是戰時群龍無首?”他連忙出班奏道。
“安國公多慮了。軍中一向是按軍令行事,若將領一換,士兵們就不會打仗了,那豈不是笑話?”楚洪直接反駁道。
“鎮南王所言甚是。軍中認令不認人,方能令行禁止。”顏明德也附和道。
這兩人都是實際統軍打仗的。他們沒異議,安國公的反對就不算什麼了。
“此法由兵部細細謀劃如何施行,大家還可再議,下次朝會時再說。”楚昭恆見沒人再說話了,直接安排道。大臣們明白了,“還可再議”四字也就是說說的,畢竟都說要交給兵部謀劃施行了,還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