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用超合金製作而成的防爆盾牌,甚至能在中遠距離上輕鬆抵擋住大口徑機槍的射擊!
不過,相對的,防護型背上的電池組都比別的型別要多了一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它提供足夠的動力。
第四套和第五套都是“支援型伏羲一號”,不過這個支援型又細分為了兩個類目。
一個是“火力支援型”,一個是“戰術支援型”。
“火力支援型”伏羲一號,全身上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武器架子,小到手槍,大到車載速射機槍,竟然都被掛在了它的身上。
當然,實際戰鬥中它顯然不可能搭載這麼多的武器。
現在掛載著的,只不過是它能夠使用的武器而已。
譬如那後坐力超大的車載速射機槍,轉速達到了每分鐘1800發,有效射程在兩千米左右。而如果射程在1500米內時,它的子彈甚至能穿透20mm厚的裝甲。
原本它應該被裝配在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以及防爆車等大型機械身上使用的。但此時,卻成為了單兵作戰裝備。
當然,實際上還有威力比它更強的鏈式炮,但那玩意還不是目前的“伏羲一號”能夠單獨使用的。
其實哪怕是這種車載速射機槍,伏羲一號使用起來也是有些不便的。
其一是子彈的問題,每分鐘1800發的射速,需要準備多少的子彈才能跟上消耗?
其二是後坐力的問題。為了對抗速射時的後坐力,掛載了這種速射機槍後,“伏羲一號”上就必須臨時加裝一個抓地裝置,用來幫助它把自己的重心固定在地面上。
而且,因為這種機槍的威力實在太大的緣故,使用時也並不是穿戴者拿在手中的。而是在身後臨時加裝一根機械臂,作為輔助開火的裝置。
而實際上,“火力支援型”還有一種開啟方式,便是使用大威力的狙擊槍進行超遠距離的支援。
當然,這一種的操作難度,就比另外的要更高了,畢竟超遠距離上的狙擊槍真的是一個非常吃技術的活,哪怕有些裝備的輔助,但自然環境中的大量變數一樣會給它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
再說另外一種“戰術支援型”。
顧名思義,這就有些像是團隊中的大腦。
它隨身攜帶的箱子中存放著五架無人機,可以快速查勘附近的地形、敵人的方位等,還可以迅速分析出敵我優勢點和薄弱點,快速製作出最合理的戰術方案。
五套裝置,四種定位,剛好組成了一隻快速作戰小隊。
看清這些裝備的全貌後,左青偉等人紛紛兩眼放光。
他們為什麼到這裡?
這些“伏羲一號”為什麼會運到這裡?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一個專門用來應對時代浪潮,處理超能事件的部門,這些“伏羲一號”顯然就是他們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