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最新一代的重型高機動通用卡車,每一輛本身的重量就達到了15噸,而它們的掛載能力卻達到了約60噸,乃是華國地面運輸力量中的中流砥柱。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需要動用上這麼多輛來運輸呢?
答案馬上揭曉!
隨著車門的緩緩開啟,從車廂中率先跳下來一隊隊全副武裝的戰士。
他們的臉上滿是嚴肅,哪怕這裡是會場中心,外圍早已佈下了重重防護,卻依然沒有一絲一毫鬆懈的樣子。
而在他們下來後,車中的東西才慢慢由露出它們的真實面目。
最先出現的,是一列依次排開的衣物架。
而架子上搭著的卻並不是什麼普通的禮服之類的,而是一套全身以黑色為主配色、只在胸口紋著一枚紅色旗幟的“裝甲”。
之所以打上引號,是因為它的主體並非完全由金屬組成,而是採用了高分子材料為主、金屬骨架為輔的設計。
用高分子材料製作而成的衣物可以覆蓋穿戴者的全身,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彈能力,能抵擋近距離的小口徑手槍及中距離上的步槍的子彈。
當然,這顯然並不是它最出彩的地方。
因為如果單是這樣的話,那它還遠遠稱不上“跨時代”這個稱謂。
最主要的,是它身上的機械骨架。
這種機械骨架由最新型的合金材料製成,看起來偌大一副,實際上卻只有幾公斤重,大大降低了穿戴者的負擔。
而它本身卻能幫助穿戴者進行超級跳躍、超級負重等,其中還配備了攀越山峰時的鉤爪、潛水用的防水面罩、小型的製氧裝置等,可以說是功能非常齊全了。
那就有人說了,要讓如此的一套裝置運作起來,怕是需要消耗不少的電量吧?
以現在電池的續航能力,又能支援這套裝置運作多久呢?
答案當然是......很久!
毫不客氣地說,電池,才是這套被命名為“伏羲一型”輔助外骨骼裝甲中最大的黑科技。
“伏羲一號”的背上揹負著一個約五公斤重的電池組,其中蘊含的能量,大概能夠支撐這套裝備在全功耗下進行整整四十八個小時的持續作戰;而如果只是用來輔助行走之類的話,電池中的能量足夠它執行兩週之久!
這是一個絕對跨時代的產物!
不僅如此,“伏羲一號”上還根據穿戴者的角色定位,可以進行特殊改造。
比如現在展示出來的五套“伏羲一號”中,就分別是四種不同的定位,這也使得它們的外觀構造略有不同。
最前面的兩套,稱為“突擊型伏羲一號”。它的左右兩臂的小臂處分別新增了一個釦環,釦環上加裝了一個武器架裝置,能同時使用兩把步槍進行射擊;而腳上增加的一套額外的動力裝置,則確保了它的靈活度,使得它擁有更快捷的速度和更充足的火力。
第三套,“防護型伏羲一號”。防護型的樣式看起來比其他的都要厚重一些,因為它的不少關鍵部位加蓋了一層高分子材料。
雖然這種設計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它的靈敏度,但卻大大增強了它的防禦能力。
當然,最主要的是,它的背上多出了一個半人高的合金盾牌,看起來像是防爆盾的加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