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羅保全非常有耐心的跟張哲解說了一下要點。
一方面是因為一直以來認真學習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一勞永逸。
以後肯定還會有很多這樣的情況,讓張哲幫忙進行前期的篩選,自己也能減少一大半的精力。
“應屆畢業生的市場是巨大的,但也是不容易做的,就像讓你把鞋子賣給終年不穿鞋子的非洲人一樣,需求並不是沒有,只是你必須得戳到他們的點。每年的畢業大軍幾百萬人,每個人都能成為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按就業時間把他們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在畢業前已經找到工作的,他們要麼成績比較好,要麼有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不單單是指技術,更加包括身邊的資源、口才、顏值甚至運氣等等,他們……”
“第二部分,畢業後才找到工作的,他們裡面大部分都是披荊斬棘,身經百戰……”
“第三部分,畢業就失業的,他們有一些是因為困惑和迷茫,不知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該怎麼做;有一些是挑三揀四的,一直確定不下來;也有一些是抱著‘混’大學的心態,沒有真才實學,想找也找不到的……”
“第四部分,是已經保研或者打算考研的,打算出國的,還有打算自己創業的等等,他們……”
額,我好像是屬於第三部分的混大學的,張哲心裡慶幸,不過運氣好趕上了第二趟列車…
羅保全看了看手錶,還有半小時才到12點,上午沒有要見的客戶,就耐心的跟張哲多講一點東西。
“咋一看,應屆畢業生裡面的第三部分才是我們的主要客戶,其實不然,第一第二部分裡面還有很多找錯方向的,以致於以後要付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代價,或者頻繁的換工作,或者繼續從事自己不適合的不喜歡的工作……”
“而我們的工作呢,就是讓他們用最小的代價,讓他們少走彎路,找到自己合適的,喜歡的工作。”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吧,下班時間到了。”羅保全說完就走出了會議室。
“謝謝羅經理!”張哲現在還不知道這些都是套話,只是把找工作的物件換成應屆畢業生。
當然,就算他知道,也依然會衷心的感激羅經理,他現在空有系統卻無法利用,這些話術一定能給他以後帶來不小的幫助。
…………
中午,食堂。
“這個月過了一大半了……”張哲又放棄回家吃飯的機會,繼續掄起他的三板斧,同時“侃”向三人。
效果出奇的好,陳英傑和周筱欣沒兩天也離職了。不過張哲不知道的是,這兩人已經找到下家,做好了撤退的準備了,只是剛好趕上了。
至於剩下的郝宇,本事實在是平平,一直找不到下家,只能繼續在這裡當一名的“老賴”,賴到三個月試用期結束再說。
張哲這些都不知道,還在一個勁的在心裡感嘆:難道我還有個隱藏的滿級被動技能,可以增加勸退效果?
這三人的專業知識不紮實,業務能力也不高,來到公司快3個月,平均每月簽單不到兩單,每月的收入想要在偌大的京城活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公司不辭退,自己也會慢慢離開。
張哲也沒吝嗇給他們使用探查卡:
【姓名:陳英傑,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