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荀況露出佩服之色,讚道:“三百多年前,大賢管子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君王將財富散佈給貴族,然後讓貴族們奢靡起來,以此將貴族的財富散佈給百姓。所以,管子家連用來燒火烹煮的木材,都要讓人先雕刻上精美的花紋,然後才燒。
而管子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炫富,而是為了散財。木材取之於深山,伐木需要人,運輸需要人,劈材需要人,雕刻需要人,烹煮同樣需要人。將自己家的財富還有效仿的貴族家的財富全都散佈出去,然後百姓所得。
本來,財富自然而然的就會向上層流動,但是,管子沒有儲藏財富,而是將財富直接散佈到最下層的百姓哪裡。這就是放水從源頭開始放,然後水自然而然的就會經過所有地方流到終點,滋潤萬物。
而奢靡之法,就是從源頭開始散財,然後重新聚集在國家與貴族手中,以此滋養群臣百姓。
所以說,下雨就要下到高地,而散財就要散到低處,這樣才能雨露均霑。”
田冀聽到這,若有所思的道:“所以,先生的意思是說,寡人制定禮法,在貴族的日常用度上做出規範,以此讓貴族的財富散佈出去!”
說著,田冀沉吟道:“而想要讓貴族將財富散佈出去,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地方,那就是限制貴族的奴僕數量和土地範圍,以避免貴族自給自足,逼迫貴族們不得不散財給百姓,才能獲得日常所需。”
“大王英明。”荀況點了點頭。
此時,田冀笑道:“先生,用禮法是貴族不能積蓄財富的辦法,寡人已經知道了。只是,如何用禮法來削弱貴族呢?”
荀況應道:“大王,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確定好全國的各級爵位之後,一面增強爵位的權力和待遇,一面用禮法來規範貴族的行為。
管子云:倉廩足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雲:禮不下庶人。故而,君王制定約束所有人的禮法,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都需要受到禮法的規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法。但是,百姓難以學習禮法,故而禮法不對百姓進行強求,只是鼓勵百姓一舉一動附和禮法,並不強制。
但是,只要成為國家的貴族,有了爵位,哪怕是伍長之爵,就代表我齊國的顏面,就需要嚴格遵守禮法,免得各國之人說我齊國不知禮。
同時,為了避免下層貴族因為沒有學習禮法,而出現錯誤。故而,大王也可以下令,給下層貴族一個學習禮法的時間,只要在學習禮法期間之內,縱使有錯也不追究,但過了學習期限,而依然犯錯的···一次進行斥責,二次進行警告,三次則三罪並罰,然後根據罪責進行降爵或者免爵。”
田冀聽到這,算是明白過來了。
荀子的這個建議,其實與秦國的嚴苛法律有異曲同工之妙,秦國是制定嚴密而嚴苛的法律,以約束所有人。
而荀子的禮法,則是制定嚴密的禮儀以規範所有貴族,以禮代法,禮法合流。
只是,荀子提出的禮法制,與秦國不同的是,秦國的法律針對的是所有秦人,導致愚昧的百姓不知不覺間就觸犯法律,然後莫名其妙的就被罰得傾家蕩產,甚至還會淪為刑徒奴隸。
而禮法則不然,先賢說過,禮不下庶人,所以,禮法就不強求百姓,首先就避免了百姓的反對。
還有,齊魯之地,受周室影響極重,齊魯兩國禮制也是各國之中保留最完好的,所以,齊國推行新的禮法,也能免去許多的阻力。
中原各國自古以來就號稱禮儀之邦,重視禮儀,以深入人心的仁、義、孝等禮法來規範貴族,貴族絕對無話可說。
這就說託古改制
想著,田冀點了點頭,應道:“先生的意思寡人明白了,至於新的禮法,幾天後,十二月初一,寡人會去祭拜宗廟,等寡人從宗廟歸來,寡人就會讓群臣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