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聞言,變得嚴肅起來。
他知道齊王問的這個問題不僅僅只是說百姓的爵位,還包括現在齊國貴族的爵位,甚至還包括田氏宗親的爵位。
齊國以孝治國,而且田氏宗親的實力在齊國非常強大,不能簡單的對付。
想著,荀況沉吟了一下,開口道:“大王,秦國以法制人,而我與秦國截然不同。我齊國推崇孝道,故,臣以為齊國欲制人,所有的齊人,包括百姓,官員,甚至貴族,就需要以禮法制人。”
“禮法?”田冀一怔。
前面在制定爵位這一塊,他自己也是有深思熟慮的,不需要荀子提醒,就能進行推廣。
但是,關於削爵位,是他一直苦思而不得的大難題。
如今天下戰事頻繁,戰場上立功的人非常多。就好比不久前的破燕之戰,田單便率軍殺燕軍六萬餘人了。
這一場戰爭下來,最起碼有兩三萬人立功。
齊國百姓超過百萬戶,以一百萬戶百姓計算,伍長就有二十萬。二十萬的數量看上去多,但是,僅僅只是一場戰爭,就多出兩三萬個伍長及以上爵位這,已經超過全國伍長總數的十分之一了。
如此,日積月累下來,齊國的伍長或者是說等同伍長爵位的人,會越積越多,遲早有一天會將齊國擠爆的。
對於爵位氾濫這種事情,他知道有三種解決辦法,其一便是繼承限制。
比如秦國那邊,貴族子弟沒有軍功便不能繼承父輩的爵位,有軍功便可以繼承,比如較出名的秦將王離,繼承的就是王翦武成侯的爵位。但,秦國那邊還是有部分無功貴族子弟是沒有繼承爵位的。
不過,因為秦人好戰,貴族子弟立功繼承爵位還是非常多的,所以秦國又想出了第二種辦法來限制爵位膨脹。
那就是透過嚴酷的法律來解決爵位太多的問題。秦國之法,動輒以爵抵罪,動輒免爵為民,甚至歷史上連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都因為不從王命而免爵為士伍,連功勳卓著的白起都不能免俗,更別提其他人了。
而最後一個辦法,就是後世的漢朝,漢朝雖然也無法解決爵位氾濫的問題,但是,漢朝卻可以讓爵位貶值。
漢高祖劉邦時,漢朝的低階爵位還是有應有的待遇的,但是,其後,漢朝歷代皇帝大肆分封王室子弟,外戚子弟,或者一高興就大規模賜爵。
再後來,漢室眼看爵位氾濫,乾脆就氾濫到底,搞出捐獻爵位,甚至直接宣佈五大夫之下的八個爵位準許民間自由交易,並且沒有相應的待遇······
這樣,大量的商人豪強給自己搞了一個爵位。然後,爵位爛大街,低階爵位就徹底不值錢了,變成沒人正眼看的頭銜。
而對於這三種辦法,其實第一種無功不能繼承爵位的法律,各國皆有。就比如後世很出名的觸龍說趙太后,就反應了這個問題。各國之中,除了實封的封君以外,其他的貴族,在繼承父輩爵位上,都是有代價的(楚國···)。
但問題是,貴族想要立功,遠比平民容易,所以他們繼承爵位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包括法律最嚴的秦國在內,都是如此。
所以,現在的天下各國中,齊國的田氏宗親,魏國的貴族,韓國的公族,趙國王室子弟燕國的貴族,楚國的王室子弟、公族、貴族、封君等等,都是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