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商紂王的軍隊,西擒季歷文王,南卻蠻越,東擊夷人,無所不勝,不可阻攔。但是,商紂王行霸道,不能籠絡群臣,不能收攏百姓,軍民疲苦不堪,皆對商紂王有所不滿。
而文王與武王則不同,自從文王從商都歸來,廣施仁義,百姓歸附,群臣效命,上下同心。
然後,武王的王者之師與紂王的霸者之軍激戰於牧野,大戰一日,血流漂杵,最終,紂王的軍隊面對這樣的激烈戰鬥,終於心怯了,甚至打到最後還倒戈一擊,紂王潰敗,朝歌不守,紂王自己也得在絕望中自殺了。”
說到這,荀況嘆道:“紂王貴為天下之主,兵非不銳,甲非不固,百戰之師,不可謂不精,但是牧野一戰,兵敗身死,何也?
此乃紂王不施行仁義,不能籠絡群臣百姓,群臣百姓雖然願意為君王而戰,但是心有所不滿,不能死戰耳。而武王的軍隊則不同,同樣兵銳甲固,雖然將士不能與紂王的百戰之師相比,但是萬眾一心,願為君王效死,所以激戰一日依然沒有怯意。
這就是在下所說,霸者之軍不如王者之師。”
說罷,荀況向齊王拱手道:“大王,臣以為真正的無敵之軍,不在於士卒是否精銳,也不在於將領是否明智,而在於君王。君王行王道,群臣百姓歸心,則無往不利矣。”
“呃···這···”田冀看著拱手行禮的荀子,心中錯愕不已,然後,他猛然間想起正在學宮教授弟子的田系來。
他現在算是知道天下非儒即墨的局勢是怎麼來的了。
儒墨兩家也太能見縫插針了,他就隨便說一句話,兩家都能接上一大段的話,並且話裡話外全是兩家的私貨,以推銷兩家的學說。
而且最關鍵的是,聽上去似乎還很有道理的樣子。
想著,田冀愣了愣,然後想起自己的本來的目的,沉吟道:“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寡人只是在問軍隊,不論治國之道。”
陳豪本來已經被荀子說服了,但此時,他一聽齊王之言,立即反應過來,然後羞怒的看著荀況道:“先生未免也太狡詐了,兵法有云,一曰道,二曰法,上下同欲者勝,此人所共知。如今大王問的是軍隊,為何先生答非所問。
還有,先生說在下所說的軍隊不如王者之師,可是,如果在下的軍隊也是王者之師,比如商湯率領在下所說的軍隊,然後去攻打周武率領的上下同心的群臣百姓,孰勝?”
荀況被陳豪一陣擠兌,本來心裡還有些尷尬的,但一聽到陳豪的詢問,立即應道:“就算周武的軍隊兵不如商湯銳,甲不如商湯堅,士卒不如商湯精,最終應該也是不分勝負。”
“這不可能。”陳豪立即搖頭反駁。
荀況應道:“這是一定的,因為王者不會討伐另一個王者,故古之大賢有云:鄰國之有賢,不可伐。吳子亦說,敵將智而士卒勇,上下同心者不可與之戰。
將軍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