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我真沒想當暖男> 第五百六十二章過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六十二章過往 (1 / 2)

海南,感恩市。

濱海棚戶區一間小出租房裡,檯扇吱吱呀呀來回擺動吹著風,一個六十歲左右,中等身材、面板黝黑的老年男人,躺在鋪著涼蓆的雙人鐵架子床上,打著呼嚕睡的正香。

這男人就是李哲的父親,李鳳琦,北河省港城人。

其實,臨港曾是北河省四個省轄市之一,和灤州市同屬於灤州專區,直到1983年灤州地區撤銷,兩個城市才劃分開來。

李鳳琦是臨港市碣陽人,屬於隴西李氏分支,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要是再往上追溯就是顓頊之孫皋陶。

顓頊是五帝之一黃帝之孫,也就是說李鳳琦這一支算是黃帝后裔。

當然了,到了如今,除了祖上賜姓、改姓混進來的,華人基本都是黃帝部落的後裔。

說皋陶,說李耳就太久遠了,隴西李氏一世系是李廣。

也就是那個打仗總是迷路的飛將軍。

所以說,李哲沒有方向感,不辨南北的毛病也是有著祖先遺傳的功勞。

李家往上幾代也曾闊過,是鄉里的大地主,到了李鳳琦父親這一輩,雖然家境沒落了,但李父也是村裡的生產隊長,就算是最困難的時候,家裡也沒有被餓到過誰。

李鳳琦還是家裡的老小,性格就有點嬌慣,吃不了苦,也不太安分。

初中畢業後,他讀了半年師範培訓班,畢業後在鎮子裡的小學教書。

那時代老師不怎麼受尊重,工資也很低,一個月也就十幾塊錢,李鳳琦幹了一年多幹不下去了,就跑去了東北投奔他大姐和大姐夫。

在開放以前東北是重工業基地,煤鐵石油林木資源豐富,經濟要比關內經濟更好,關內很多人都跑到東北謀生。

等到計劃生育以後,一些偷生、多生的家庭為了逃避處罰也會往東北跑。

東北經濟衰落,是由於從80開始國家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再加上資源枯竭造成的。

最早是沒落的林場,80年代中後期,國家實施林採伐限額管理後,林場很多人就失去了生計,只能紛紛背井離鄉,然後是煤炭、鐵礦石資源的枯竭,最後連石油資源也枯竭了。

可以說90年代下崗潮,東北是陣痛最嚴重的。

這個在建國初期,竭力貢獻了全部資源的“長子”,卻在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以後被遺忘了。

李鳳琦在東北什麼都幹過,在林場伐過樹,在農村種過地,還行醫賣過藥。

李家先輩在晚清時,行商救過一個道士,得了幾個方子,可以治療一些疑難雜症。

那時管的也不嚴,也沒有什麼非法行醫這一說,很多醫生也都沒有醫師資格證。

儘管李鳳琦什麼都幹過,但由於吃不了苦,不安分,不管做什麼都堅持不下去,所以在外飄蕩了十幾年,三四十歲的人還是一事無成,一無所有,更別說娶妻生子了。

到了三十七八歲,實在沒出路了,他這才下井做了礦工。

國有煤礦不是總招工人的,之前就五六年都沒有招工了,李鳳琦算是趕上了,要不然他就只能回碣陽老家種地了。

在那個年代,做工人要比做農民強,農民想要成為城裡人,還需要買戶口。

再說國有煤礦雖然工資低一點,但相對於私人煤礦要安全得多。

在礦上幹了不到一年,李鳳琦經人介紹認識了,離婚三四年,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的李母,兩人相處了幾個月就結婚了。

結婚一年多,李母懷孕有了李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