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剛出來時可是社交神器。
“借鑑”鵝……不對,是企鵝方面反應極快,僅在五天後就釋出了版,同樣增加了“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功能。
這時,趣動集團又宣佈,趣聊的拉新獎勵漲到50趣幣每人,滿2000趣幣就可以申請提現。
並且使用者之間可以的趣幣互相交易。
也就是說,只要拉到一個新使用者就可以賺5元錢,滿200元就可以體現,湊不夠200元的提現要求也可以把趣幣賣給別人。
這一車略一出,趣動集團是擺明了要跟企鵝公司比誰更能燒錢。
趣動集團是李哲的一言堂,可企鵝這樣的上市公司,卻必須要考慮股民和股東的意見,不是小馬哥一句話就可以拿出鉅額資金進行燒錢推廣。
要動用鉅額資金,高層肯定要開會討論。
而趣動集團跟企鵝方面爭的就是時間。
在高額拉新獎勵的誘惑下,趣聊每日的新增使用者都在百萬以上,直到一個星期之後才降下來。
12月10號,趣聊在上線51天后,使用者數就突破了五千萬,平均每天新增使用者近百萬,佔據了小一半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創造出了一個推廣奇蹟。
代價就是燒掉了三四十億的資金。
而這時微信的使用者數還不到兩千萬,準確來說是一千六百多萬。
微信在前期爆發後,後續發展卻增長乏力。
主要是市場都被趣聊搶先佔據了,使用者在用慣了趣聊後,就不太願意改變了。
哪怕下載微信玩玩,也很快會再解除安裝掉。
趣聊總搞活動,使用趣聊充話費,訂票,衝會員、趣幣都有優惠,在補貼力度上遠超微信。
這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趣聊已經站穩了腳跟。
企鵝方面即便還有機會搬回局面,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跟趣動集團長期打使用者爭奪戰。
12月17號,企鵝方面最佳化了扣扣手機版,新增了語音訊息、好友動態等功能。
其實,早在2003年企鵝方面就上線了扣扣手機版,因為當時的手機大多還是功能機,塞班系統,所以整個軟體的介面都較為單一,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線上聊天需求。
企鵝方面仿照微信功能提前最佳化扣扣手機版,一方面可以扣扣、微信雙線夾擊趣聊,另一方面也為微信失敗做好了後手。
就算微信專案真失敗了,企鵝方面也還可以轉頭用心經營扣扣手機版,再次跟趣聊進行競爭。
扣扣可是有著8億人的龐大使用者群,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這也是企鵝公司作為老牌即時通訊產業霸主的底蘊,哪怕輸上一兩場,也可以重整旗鼓再戰。
但趣動集團作為新興挑戰者卻是一場都不可以輸了,輸了就要出局。
眼見趣聊抗住了微信的競爭,成功有望,趣動集團上下都是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