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費時代想要超越起點真心不容易。
李哲一方面讓技術團隊製作手機版app,搶佔移動網際網路的先機。
另一面就是嘗試開發免費渠道,準備再上線一個免費app,叫青桔。
最後是趣攬文化,版權業務還在燒錢中,一年多下來差不多已經少了10多個億了。
從今年開始趣玩科技的收入就一路暴漲,現在月流水已經達到了七八個億以上,利潤兩個多億,而大部分收入都拿去填了版權的無底洞。
當然效果也有的,目前趣攬文化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小型版權庫,包含、動漫、影視、歌曲等。
不過,版權還是要繼續收購下去,即便版權越來越貴,越來越燒錢。
因為版權就是泛娛樂產業的根基,擁有的版權越多,根基也就越穩。
還有就是,漫畫網站、音樂播放網站,還有時尚穿搭網站,這些產業鏈上的補充公司也在穩步發展中。
另外就是李哲還入股了b站,並收購了開心麻花團隊。
入股b站是強勢入股。
b站是今年6月份成立的,主營業務就是二次元文化動漫、遊戲。
而趣攬文化版權收購的重點之一,就是島國經典動漫的網路版權。
只要是能收購到的島國經典動漫版權,趣攬文化就都拿到手了。
這直接掐住了b站的命脈,對方要是敢拒絕趣動集團的投資,隨之而來的就是打不完的版權糾紛官司。
拖都能拖死對方。
相反b站要接受了投資,不但能拿到發展資金,還能得到趣動集團的扶持。
對方會怎麼選擇顯而易見。
至於收購開心麻花團隊就更輕鬆了。
開心麻花在未拍電影之前只是一個話劇團,一眾演員雖然表演能力不錯,但真賺不了幾個錢。
畢竟一部話劇最多也就幾百人看,在想人多一些,只能一場又一場的演下去。
就算是演個100場,也沒多少錢。
何況話劇這玩意本身上就很小眾。
所以開心麻花一直處於不怎麼盈利,甚至是虧損的狀態。
趣動集團開價一千萬收購創始人手裡的87%的股份。
一千萬不算少了。
現在開心麻花全公司一年的演出收入也就300多萬。
這只是收入,刨去公司各種開支,利潤就沒多少了,甚至還可能虧損。
並且2003年創立這家公司時,三個創始人一共只投了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