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易拉罐專案就是牛排,我們瓶裝專案就是地瓜,我們現在吃得起地瓜,吃不起牛排!”
秦東說得很是盡興,初生牛犢,連虎都不怕,何況這幾頭豺狼?
森田明顯不悅了,他惱怒地盯一眼藤野,藤野卻沒有看到他的目光,他想起了那晚在海員,你們不是吃不起牛排,你們吃了十幾盤牛排呢!
“你的數字和資訊從哪裡來的?”市裡和區裡定下來的意見,被推翻了,領導很不高興,這還當著幾個外國友人的面兒。
“哦,啤酒工業快報,中國啤酒通訊……”其實,秦東壓根沒看,這些情況都是前世已經發生的事實,“其實,就是這條易拉罐生產線建立起來,沒有罐體,銷售也成問題……”
“銷售怎麼會成問題?”市裡二輕局的局長輕蔑地笑了,他終於找到了一處“破綻”,“現在的啤酒不夠賣!”
“對,普通啤酒很緊俏,”秦東道,“但是,易拉罐主要針對高檔賓館,象嶸啤作為聯營廠,沒有名氣,人家寧肯要秦啤,要哈啤,也不會要嶸啤的易拉罐啤酒!”
所以,知名廠家銷路好,一般廠家不行。
森田實在忍不住了,他嘰哩哇啦幾句,翻譯馬上道,“森田先說說,現在國外都在發展易拉罐啤酒……”
“錯,是在發展桶裝線!”還沒等他翻譯完,秦東就打斷了他,看得森田直翻白眼。
“桶裝啤酒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又能保持啤酒固有風味,即使發達國家,桶裝酒長盛不衰……”
桶裝啤酒俗稱扎啤,用不了兩年,就會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開,聲勢之大,來勢兇猛,售價也高出常規!
“那你提倡桶裝酒?”市裡一個領導又問道。
“也不是,我們上馬新的啤酒生產線,主要是為了改變我們廠的技術,提高我們廠的裝備,我還是堅持瓶裝生產線!”
“森田先生說,他們的技術……”
“他們的技術是七十年代的技術,再過幾年要淘汰了,我們要的是八十年代最先進的技術!”秦東還是沒有給翻譯機會。
1980年才是日本工業的轉折點,從八十年代初,日本才開始其技術、工業結構和生產體系的改革,並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果,其影響之深遠有如明治維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變化。
“你是嶸啤的副廠長?”一個領導見森田臉色不好,插嘴問道。
“不是,我是銷售科長。”秦東看看這位領導。
“老陳,”這位領導與陳世法是認識,“你們廠一個銷售科長,在這樣的會議上,有他說話的位置?”
“我看應該有。”
陳世法還沒回答,門就被推開了,秦東一喜,一個白髮蒼蒼帶著眼鏡的老者走進門來,跟在他後面的是赫然是風塵僕僕的周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