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正在和黃鶴把臂言歡的不是別人,正是號稱歐洲背後的金融之王,甚至被某本書稱作幕後控制整個世界的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幼子,也是極為重要的家族成員之一,阿爾伯特·羅斯柴爾德。
這位正代表整個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訪華夏,或者準確的說是和黃鶴進行著溝通。當然,這一次的來訪是極為機密的,除了最核心的幾人之外,任何人都不知道這個目前羅斯柴爾德家族族長最疼愛的孫子,居然跑到華夏來了。“”
“不敢,有機會的話真想和老爺子把酒言歡!”黃鶴笑呵呵的說道,阿爾伯特自然也是滿臉笑容道“爺爺也想與黃先生見上一面,爺爺曾經跟我說過,這個世界,每個世紀都會有一位頂尖的商業奇才誕生。”
“在20世紀,這位奇才應該是山姆·沃爾頓。要等到21世紀,似乎就是您了!”阿爾伯特毫不遮掩的吹捧道“在看了我送過去的錄影資料之後,爺爺他老人家說,以後全世界都要仰仗您的光輝了!”
“更別說這一次咱們還聯手擺了高盛的那個老傢伙一道,我想等那個老傢伙知道事實的真相之後,一定會氣的吐血吧!”阿爾伯特興奮的說道。
沒錯,高盛這一次確實被黃老闆給擺了一道,而且適合眼前這位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表合作一同下手的。而這個所謂的坑,自然就是高盛這一次花了足足5億歐元收購的各種磁懸浮列車的技術專利了。
這個在高盛看來,這些能夠壟斷整個磁懸浮列車未來發展道路的技術專利,在江南集團的眼中,其實全部都是一文不名的垃圾。
當然,高盛集團的專家們不是廢物,也沒有被人買通,從而給高盛做出錯誤的情報分析。事實上這些專家分析的都是正確的,這些專利確實如同一道厚厚的牆擋在了整個磁懸浮列車疾馳的道路上面,如果不設法弄開這種牆,那磁懸浮列車將無路可走,又或者必須要繞過幾座山才能夠前進,可那個時候恐怕就要多花幾十億歐元的代價了。
可問題是,這堵牆是架在磁懸浮列車的前路上的,而不是架在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前路上的。
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的研究過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更不知道江南集團版的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究竟是怎樣的技術結構。
於是這些專家就想當然的將目前已有的磁懸浮列車技術套了進去,認為就是在現有的磁懸浮列車技術上面加一根管道,然後給管道里面抽真空,從而將列車速度無限提升罷了,所以現有的磁懸浮列車技術全部都可以套進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裡面。
這麼想其實倒也沒有錯,在技術上也不是不可行,但如此一來整個管道就將變得巨粗無比,真空管道的內部直徑最少也得達到4米以上,否則根本無法容納長2.8米,高3.2米的車廂。
事實上,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磁懸浮列車技術對於軌道的寬度有要求,而且不支援單軌連線,所以實際上的管道內部直徑恐怕得達到5米以上。
這一點江南集團的科學家們已經做過了計算,如果要達到5米的管道直徑的話,那整個管道的成本,將是目前江南集團使用的小管道的10倍以上。畢竟管道一大,各種各樣的材料需求也會跟著增加。
這還僅僅只是生產成本,如此巨大的管道其實是不能夠埋入地下的,那就必須要走地上鋪設,這就會進一步導致造價成本增高,到最後總成本可能會達到目前江南集團所使用的技術的15倍左右,這tm的誰遭得住。
其實一開始江南集團給出的方案也是這個方案,就是簡單的將目前的磁懸浮列車裝進管道,否則江南集團也不需要計算這麼做的成本。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初江南集團第1次公佈自己要做真空高速列車的訊息,然後在新聞釋出會上面放出的相關cg影片內容,也都是完全以這種簡單的把磁懸浮列車塞進大型管道里面的方式來製作的,看上去雖然沒有什麼新意,但確實可行度最高的方案,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個方案。
所以當高盛轉而開始研究這個江南集團的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拿這個幾年前的cg動畫做主要分析物件,最後得出了這些技術專利是江南集團死穴的結論。
這一系列結論合情合理,沒有任何的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高盛並不知道江南集團手中有黑金這種神器。
這種由碳纖維衍化而來的特殊材料,在童和的研究下,不但各種各樣的特性被分析透徹。同時還試探性的開始加入各種各樣的其他化合物,形成複雜的合金,最後再研究這些合金的特性,進而發現許許多多當前人類技術完全無法想象的材料。
而每研究出一種特性獨特的材料,就會增加一個新的特殊編號,比如眼下這種在真空環境下無限接近於超導材質的黑金化合物,就是h48號化合物,而目前這種化合物的編號已經新增到了h367,差一點點就要過年了。
而在這全部的367種材料裡面,h48號其實還算是一種較為正常的,人類能夠想象出來的材質。而在這些編號裡面有很多人類想象力都有些想象不到的特殊材料,比如某種能夠因為特殊的電磁波而聚集,同時透過調整電磁波的各種資料,變化出不同形狀的材料出來。
嗯,這聽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具體作用,可如果將這個特殊材料打磨成一個個直徑在一奈米左右的圓球,那麼再透過電磁波來控制的話,這些微小的圓球就能夠按照人類的意思自動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