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遂古幽昭初成闢,日月青冥輪轉開。
天數浩茫洞玄牝,發軔濫觴源東來。
霓羽山藏雲間客,霜鍔水隱雪中胎。
神通變化無正詭,法性源流任定裁。
青都妙鑑玄光盛,昊赫靈童術輝彩。
經天緯地演道立,致使彌野覡巫骸。
巧奪紫宮春霞色,耀封清微素心白。
量得千秋香火在,豈知殺劫此中埋。
鼎崩祚圮王業散,帝運斷流長生臺。
社廟顛覆星漢變,烽燹席掃萬姓哀。
專氣致柔道德士,載營抱魄樗櫟才。
讎敵欲屠刀欲向,國殤獨赴英魂徊。
皓骨累累支玉柱,碧血濤濤填九垓。
湯洋磐礴多豪邁,兒女寂寞枉牽懷。
桑田石出新意象,霄池焰落舊風采。
萬世恩仇一朝去,方顯山海真氣概。
話說天地之初,萬物皆為一氣,渺渺茫茫,渾渾噩噩,懸於無極。其性無相無影,縹如雲之在天,柔如水之在淵。而後清濁分化,陰陽頓開,萬物始生。上及日月星辰,下至草木螻蟻,皆系此氣所出。至於餘氣未化者,因其輕而無著,便覆於天地星辰之間,遇陽則散,遇陰則凝,漲落類潮,乃稱“宣夜之氣”。
時天地初化,數演伊始,氣中萌發異物,渾噩無口,形似蟲豸肉芝。其物合於永珍,誕育巨獸,千門萬類,眾貌不一,然耳目通靈,脫胎而識,觸地即走,性多兇暴,且好食人乳子。上古之民怨懼之,乃擇山中幽曲陰蔽處群落而居,以避陸中妖禍。
又有南部野族,稟性蠻悍,未得山耕之技,便逐河道遊牧。時遭侵襲酷害。其民多蒙其苦,情益勇奮,竟偶俘幼獸,活剝生啖之,甚擇其體適者與人交,久之漸得其能,能識宣夜變化,乃自謂曰“巫”。